首页 > 历史小说 > 伐清:从太子当流寇开始 > 第53章 几个人也是朝廷

第53章 几个人也是朝廷(1/2)

目录
好书推荐: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视频广告!

伐清:从太子当流寇开始第53章 几个人也是朝廷

在朱慈烺看来,如何处置蓟镇营俘虏,是一个军事问题,更是一个政治问题。

什么是政治?

政治就是把朋友搞得多多的,把敌人搞得少少的,这才是合格的统战思路。

古往今来,几乎所有的成功帝王都懂得团结和联合的重要性,在统的过程中不断增强自己的实力,在战的过程中削弱敌人。

如果只有团结而没有战斗,团结不会成功;而只有战斗而没有团结,就会敌人越打越多,朋友越打越少。

所以,帝王或主帅制定战略时,政治是比军事更需要考量和顾及的因素,至少两者要摆在同等的位置上。

赵大勇等军官建议杀掉孔希贵及所有蓟镇高级军官,在军事上毫无疑问是对的,可在政治上却未必。

当所有清军汉人总兵、副将、参将和游击都觉得投降必死,还多少人愿意投降呢?他们会像满洲真鞑那样,带着亲兵死战到底,那就太麻烦了。

不过,话又说回来,对敌人太过温柔以待,也不太行。大家会想,做朋友还赶不上做敌人,反而把潜在的朋友推到敌人那边去。

怎样把握这个度,很考验智慧。

朱慈烺思来想去拿不定主意,便让将士们先各自回营休息,自己带着孙二弟等贴身侍卫,在俘虏中间转了转。

他发现孔希贵在蓟镇底层士兵眼里,就是一个很普通,很平庸的总兵官。

镇守蓟镇西协时,靠与清军走私搞到一点钱,招募了一些流民入伍。顺军来了就投降,清军来了也投降,是很典型的投机派。

除了强迫剃头,让底层士兵怨气颇深,其他方面也就那样了。

孔希贵的百余亲兵倒是忠心耿耿,个个痛哭流涕,央求太子网开一面。

朱慈烺私下向孙二弟问道:“这个孔希贵,对手下亲兵就这么好吗?个个都愿意为他顶罪赴死。”

孙二弟道:“殿下明鉴,这是自然的。行军打仗,靠的就是亲兵亲信保护和辅佐,若不对亲兵队好一点,那些个总兵、副将夜里怎么死的都不知道。亲兵队里,好些人都是孔贼的义子咧,殿下再怎么优待他们,也比不上干爹亲呀。所以……”

说着,他做了一个砍头的手势,暗示不要心慈手软,要杀就全杀了。

如果杀主帅而不杀亲兵,肯定有几个脾气轴的不服,老在暗地里想法子为死去的干爹报仇。只有千日做贼,没有千日防贼的道理,一不小心被那几个人找到机会,损失就大了。

至于不杀孔希贵的方案,孙二弟连想都没想过。

“嗯,二弟,你说得有理。”

孙二弟蛮不好意思道:“殿下,您可别老喊小的二弟了。殿下是皇家血脉,小的担当不起啊。”

朱慈烺哈哈大笑,拍着对方肩头道:“你的名字就叫二弟,本宫不喊你二弟,喊你什么?”

……

巡营回来之后,朱慈烺找到方以智、程正葵二人,要求他们以翰林学士的身份,暂代三法司、兵部及五军都督府,对所有蓟镇官兵进行议罪处置。

朱慈烺道:“先帝驾崩,三司不复存在,可国有国法,不可轻慢。既然咱们是朝廷官兵,而不是军阀、草寇,那就要按国法来办。蓟镇上下有罪,当由三法司论罪,方可处置……”

接着,他又提出几条原则,给二人参考。

其一,近卫营只在沧州休整一天,必须从速从快。

其二,蓟镇上下只议叛国和里通外敌等罪责,不论剃头之罪。

其三,弃械投降者,减罪一等;立功者,再减一等。尽可能兑现投降不杀的诺言。

朱慈烺道:“虽然咱们才几个人,也是朝廷,不可妄自菲薄。重建法纪,重树威信,就是朝廷要做的事,吾辈当仁不让。”

进士进入翰林院之后,要干的事情很多,其中之一便是熟悉各类律法条文。方、程二人都是翰林学士出身,在律法方面均有涉猎,暂代三法司议罪是可以的。

他们回去议了半天,发现按太子的说法,对某些人的处置也太轻了。

比如说总兵孔希贵和副将唐铨,是里通敌国和率部降清的主谋,理应处斩。可投降减一等是流放,诛杀沙礼岱和劝降算立功,再减一等就是徒刑。

底下的都司和千总不算投敌的主谋,再按投降减罪,便只剩下徒刑了。

好吧,这些都好说,起码都算有罪。从重处罚,论斩而不诛九族,不是不可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万古天帝诀》更新?安装优品小说网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放弃 立即下载
目录
新书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