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小说 > 伐清:从太子当流寇开始 > 第5章 洪承畴的劝降信

第5章 洪承畴的劝降信(1/2)

目录
好书推荐: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视频广告!

伐清:从太子当流寇开始第5章 洪承畴的劝降信

饶阳城,县衙内。

田唯嘉坐在昏暗的书房内,看着手中一封信函,不禁百感杂陈。

数天前,听说李自成大败亏输,他便高举复明大旗,带着乡勇袭杀了顺廷伪县令。

后来吴三桂打进京城,他又派儿子田景文进京报捷。想着有了复辟一县的功劳,多半能官复原职。

哪知,事情的发展方向远远超出他的想象。

辽东明军后面跟着数不清的鞑子,鞑子后面还有清廷的一整套班底。

多尔衮直接坐进武英殿,以新朝摄政王的名义署理公务。

吴三桂则沦为清廷的鹰犬,丝毫没有为大明存亡绝继的意思。

就这样,田景文将报捷改为献城,在吴三桂、范文程、洪承畴等大汉奸面前露了脸。

回来时,带着多尔衮颁发的委任状,还有洪承畴的亲笔信。

多尔衮褒奖田家倒戈反顺的功劳,参照原来的官职,任命田唯嘉为刑部尚书管左侍郎事,招抚畿南一带。

田景文年轻有为,忠勇可嘉,亦得到一份美差。

私信里,洪承畴则以同年同榜的身份,分享了投清以来所受到的礼遇。

特别是皇太极脱掉身上貂裘,为其亲手披上的场景,被描述得活灵活现,以突显清廷求才若渴之心。

至于仕途官职,更不必说了。

现在他洪承畴已是秘书院大学士,即清廷的内阁首辅,比在明廷时更胜一筹。

信中还语重心长地提到,自古神器无主,唯有德有利者得之。清廷吏治清明,八旗兵强马壮,实乃天下最有德有利者。

话里话外,就是劝田唯嘉放下心中枷锁,以后为朝廷尽心办事。如此,后半生便可以顺风顺水,大展宏图。

公文给足好处,私信亲真意切,两者都充满了诚意。总而言之,田家虽没能帮助明廷复辟,可若效忠清廷,收获同样丰厚。

美中不足是降官必须剃头,这一点让人颇感为难。至于其他,都不算什么。

有了洪承畴这座靠山,田家的荣华富贵还需要担忧吗?

就在田唯嘉犹豫该以什么姿态回信的时候,一个家仆匆匆从北岐河村赶来。

“朱之佐?他说他是新科进士,朱大典的侄子?”

“是的,老爷。他还说拜会过您老人家,仔细想想,定能记起他来。”

“有这等事?”

田唯嘉看过癸未科进士名录,记得有朱之佐这个名号。可他绞尽了脑汁,也没想起来,什么时候和此人照过面。

难道当时人太多,不小心忽略了?

不可能呀,那可是朱大典的侄子,自己应该特别关注才对。

田唯嘉感到有些蹊跷,便细细询问“朱之佐”的身材样貌,看能不能重新想起来。听着家仆的描述,一个熟悉的形象在他脑中慢慢浮现。

他曾居尚书高位,与太子见面的机会很多,印象自然深刻。从年龄和相貌上看,这个朱之佐很像朱慈烺。

“他还说了什么?”

“他还说……”

家仆想了一下,才接着道:“他还说最近流离失所,功课又荒疏了四五日,要向老爷请教嘞。”

是了,十有八九就是朱慈烺,准没错。

一直以来,崇祯帝很关心朱慈烺的学业功课,非但精心挑选王铎、吴伟业等大学问家作讲官,还经常亲自过问讲章。

一次宫中有庆,朱慈烺放了几天假,崇祯就对阁臣叹息道:“东宫又荒疏四五日矣!”

见皇帝重视到这个地步,王铎等东宫属官更加不敢懈怠,愈发兢兢业业地教导太子读书。

这件事在官场广为流传,大家都认为,在如此苛刻的要求下,熟读圣贤书的太子定能成为下一代明君。

如果来者果真是朱之佐,兵荒马乱的,耽搁四五天学业有什么可说的?必是太子害怕泄露行踪,不得不用典故来暗示。

嗯,是这样了。

这个念头让田唯嘉激动得满脸潮红,原来大明太子尚在人间,亦没被闯贼掳走。

在危难之际,太子前来投奔,这是莫大的信任和肯定。作为身受皇恩的老尚书,应当肝脑涂地以报,尽心维护太子周全。

然而,这份激动仅保持了一瞬间。

田唯嘉很快冷静下来。

如果清军打算为明廷复辟,太子就是下一任皇帝,板上钉钉。傀儡也好,儿皇帝也罢,终究是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万古天帝诀》更新?安装优品小说网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放弃 立即下载
目录
新书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