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龙腾阁的组成(1/2)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视频广告!
龙行天下之重生第28章 龙腾阁的组成
其中的硅钢是龙腾阁电子研究所的主攻方向,通过在铁里掺入0.5%~4.5%的硅,形成铁硅合金,是电工领域广泛使用的软磁材料,广泛用于电动机,发电机,变压器,电焊机等领域硅是钢的良好脱氧剂它与氧结合,使氧转变为不为碳所还原的二氧化硅,避免了因氧原子掺杂而使铁的晶格畸变,硅钢的磁通密度,硬度,平坦度都是要花费大量时间去实验,如果硅的含量超过4.5%,就会使材料变硬变脆,导热性和柔韧性就会下降,对散热和机械加工不利!要想造大型战舰和半潜船坞,电焊机也必须要发明出来,没有焊接技术只是靠铆钉打造出来的大铁船在海上常年漂泊龙坤是不放心的!还有船舶研究所必须要攻克船用钢板,供船舶使用的钢板是不能有砂眼的,还要有足够的硬度和韧性和抗海水腐蚀的能力,否则船舶漂在海上什么时候会沉下去都不知道!枪炮研究所的主攻方向是研究子弹的击发底火材料叠氮化铅和无烟火药(硝化纤维)还有威力巨大的榴弹。而硝化纤维是另一个平行世界1845年的一天,德国化学家舍恩拜做试验时不小心把盛满硝酸和硫酸的混合液瓶碰倒了,溶液流在桌上,一时未找到抹布,他赶紧出去拿来了妻子的一条棉布围裙来抹桌子。围裙浸了溶液,湿淋淋的,怕妻子看见后会责怪他,于是就跑到厨房去想把围裙烘干。没料到靠近火炉时,只听得"扑"的一声,围裙被烧得干干净净,没有一点烟,也没有一点灰,他大吃一惊。事后他仔细回忆了经过,顿时万分高兴。他意识到自己已经合成了可以用来做炸药的新的化合物。为此,他多次重复了实验,肯定了结果无误,遂将其命名为"火棉",后人称之为硝化纤维也就是无烟火药。无烟火药的最先发明者是用舍恩拜发明的硝化纤维生成的火药,但是很不稳定多次发生火药库爆炸事故。于是在1884年法国化学家、工程师P·维埃利将硝化纤维溶解在乙醚和乙醇里,在其中加入适量的稳定剂,成为胶状物,通过压成片状、切条、干燥硬化,制成了世界上第一种安全的无烟火药,无烟火药燃烧后没有残渣,不发生烟雾或只发生少量烟雾。使用无烟火药可以增加弹丸的射程,提高弹道平直性和射击精度。无烟火药的诞生为弹药的开发铺平了道路。1890年代初,欧洲国家的军用步枪弹基本上从大口径黑火药枪弹演变为较小口径无烟火药枪弹。马克沁重机枪也是因为使用了无烟火药才具有了实用的价值。而榴弹是弹丸内装有猛炸药,主要利用爆炸时产生的破片和炸药爆炸的能量以形成杀伤和爆破作用的弹药的总称。"榴弹"只是一种传统的说法,过去常将杀伤弹、爆破弹和杀伤爆破弹统称为榴弹。榴弹,是弹药家族中普通平凡又神通广大的元老级成员,属于战术进攻型压制武器。发射后,弹上引信适时控制弹丸爆炸,用以压制、毁灭敌方的集群有生力量、坦克装甲车辆、炮兵阵地、机场设施、指挥通讯系统、雷达阵地、地下防御工事、水面舰艇群等目标。榴弹最早是由中国人在公元1000年左右制造的,当时的榴弹只是将中国人的革命性技术--火药加以应用。到了15和16世纪,欧洲人也学会了制造榴弹,并极大地提高了榴弹的威力。早期榴弹的典型设计是在一个中空的金属容器中填满火药。士兵只需点燃油绳,然后尽快将榴弹投掷出去。到了18世纪,这种武器逐渐被人们摒弃:在当时的战斗模式中,榴弹并不十分有用,其简易设计又使得它异常危险。到了20世纪,随着新型战斗模式的出现,这种武器又逐渐复苏。在一战的堑壕战中,士兵不用暴露自己的位置,即可用榴弹端掉敌方的机枪手。榴弹的机械点火系统使它变得相对安全实用。正是有了这种系统,榴弹才逐渐变成现代战争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早在17世纪欧洲就把这种射角很大的炮称为榴弹炮,新型榴弹炮19世纪开始采用变装药,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炮身长为15~22倍口径,最大射程达14.2公里。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炮身长为20~30倍口径,最大射程达18.1公里,初速为635米/秒,最大射角65°。目前,炮身长为45倍口径,英国的As90式155毫米自行炮正在研制52倍口径,最大射程为24公里,采用火箭增程弹可达30公里,初速为827米每秒,最大射角75°。我们又称这种长身管的榴弹炮为加榴炮。
龙坤只是给他们提供研究的方向和指导,具体细节由龙腾阁的研发人员自己去完善和实践!很多技术其实就是一层窗户纸,只要有人捅破了就简单,后世高度发达的人类文明不也是靠先辈们一代代经验总结积累而来的,而龙坤这个穿越者正是将这个需要漫长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万古天帝诀》更新?安装优品小说网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