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老李(1/2)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视频广告!
穿书后我成了前夫他后娘第四十三章 老李
赵淮生和平顺到了镇上,和云行商行的老李集合,就跟着他的商队出发去杭城。
老李在云行商行还算小有地位,商队里塞进两个人也不是什么问题。老李是赵淮生以前在县城的时候认识的,帮了老李一个小忙,后来接触过了解到他就是红河镇的人,作为老乡,两个人这些年下来也算多有来往。
自打知道梁梦有心疾之后,赵淮生就拜托了老李帮忙寻找师父的消息。
上辈子他和师父闲聊的时候,知道大概这个时间段,师父得人恩惠,受恩人所托,自杭城北上去的京城。也正因为这次进京,他就被禁锢到了京城,虽然享受着物质上很富足的生活,但是他却总觉得无趣。和心眼子比蜂窝还多的权贵打交道,他倒是更喜欢在街角巷子里听那些家长里短。也正因为他以前有足够的乡村生活,也才得了师父的青眼,闲着无事就和他谈天说地唠闲嗑。
老李经常跑杭城这条线,赵淮生就拜托他打听点儿有关华大夫的信。知道杭城有个爱喝酒的华大夫之后就带他一起去杭城。
赵淮生只希望,他能赶得上老的及在前世那个所谓恩人帮师父之前,先解决了师父的麻烦。他虽然也是有所求,但是却并不会像那个人一样,就因为那么一点恩还是算计来的恩情禁锢师父一辈子。
平顺并不是第一次和赵淮生出远门,但是还是第一次走这么远。江南,他只从书本上戏文里听说过,现在能有机会亲眼去看一看,他还是挺兴奋的。
商队远行速度并不会过快,这一路走走停停的平顺见到很多平时没见过的景致。随着时间越来越久,行进的路越来越远,慢慢的平顺也不像刚开始那么兴奋了。最开始,平顺可是看到和昌宁郡不同的房子都要兴奋的看很长时间。到快到杭城的时候,平顺已经兴致缺缺的猫在马车里不动弹了。
平顺挑开帘子往外瞅瞅,道,“爹,好冷啊。戏文里不都说南方四季如春,很是暖和吗?为什么我现在只感觉冷,往骨头缝里钻的冷。”
“哈哈,这才哪儿到哪儿,等过些日子到梅雨季,那才叫冷呢,阴冷的你钻进被窝里都不想出来。”老李这时候过来查看货物,听到平顺的话就走过来看看。
“梅雨?那是什么?”平顺问。
老李停顿了一下才想起来,“对,你们是第一次来南方,应该还没吃过梅子吧。梅子也叫杨梅,是一种果子。梅雨季的时候也是杨梅熟了的时候。所以才叫梅雨季。”
平顺听到这儿来了兴趣,“李叔,那什么时候到梅雨季啊,梅子好保存吗?从这儿回咱老家,能保存得住吗?我想带些回去给我奶我娘我妹妹尝尝,尤其我妹妹,有好吃的肯定特开心。”
“不好保存,不过你们可以泡酒,然后带点儿杨梅酒回去。”老李看平顺是一脸赞赏,“淮生,你这儿子养的不错,又孝顺又体贴,真让人眼馋啊。我们家那个,呵呵,就知道招猫斗狗,送他去书院也不好好读书。你说总不能一辈子和我似的,给别人当大掌柜吧。还是得科举才能出人头地啊。”
赵淮生问,“家盛在哪个书院读书呢?”
老李,“县城的宁辉书院,咱们县就俩书院,昌德书院那么难考,家盛没考进。”
赵淮生说,“宁辉书院也不错,两个书院内蕴不同。宁辉重生君子收敛光辉,如松如竹,自有傲骨,也是不错的。”
老李拍了一下赵淮生的肩膀,“虽然老李我三教九流认识个遍,但是要说这会说话,我这么多年来,你是这个。”说完还比划了一下大拇指。
有底下人喊老李去查看一下货物,说拉到地方卸货才发现有问题。老李离开,平顺问赵淮生。
“爹,你对宁辉书院评价很高啊。开春了,咱们也是要考宁辉书院吗?”
赵淮生点点头,“对,如果是光是科举的话,昌德书院看起来更适合,里面竞争激烈,在职的先生也多数都有在朝为官的亲朋好友,人脉网关系网比较厉害,若是进了昌德书院既提前适应官场,也能得到一部分资源。但是并不适合咱们,咱们的目标不是为官,而是成为有风骨的士族,进而开办赵家学馆。所以,对我们来说,人脉重要但并不是绝对的重要。宁辉书院里的先生年龄都比较大,乍看起来,没有昌德书院那么明显的人脉优势。但其实,宁辉书院里还是有一个来头甚大的人物。其实就人脉上来说,一整个昌德书院都赶不上他一个。”
平顺刚想问是谁,就听见老李的脚步声,想着这大人物既然隐姓埋名到无人知的地步在宁辉书院,那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万古天帝诀》更新?安装优品小说网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