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1/2)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视频广告!
回到贞观当太子第58章
处理完了战俘的问题,李二陛下重新坐直身子,面对群臣问道:“既然颉利可汗不能留,那么突厥之地该如何处置?诸卿有没有什么意见?”
中原王朝和草原民族斗了成百上千年,早就对他们了如指掌。
草原的王权就和野草一样,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义渠、东胡、匈奴、乌孙、柔然,一直到如今的突厥,乃至于后世的契丹和蒙古。
只要中原王朝稍稍放松对草原的控制,就会有新的部族在前辈留下的土地上崛起,重新成为大唐的心腹大患。
正是因为认识到了这一点,大唐朝廷才要解决突厥灭亡后的安置问题,以免被人趁虚而入。
李二陛下话音一落,被李承乾优异表现刺激不轻的李泰就站了出来:“陛下,臣以为可在突厥之地设立州县,迁关内、淮南、河南诸道百姓前往突厥之地屯边。一来,可以加强我大唐对突厥的控制,二来,也可以解决边军的粮草问题。”
听到李泰的回答,李承乾在心里摇了摇头。
移民屯垦这种手段虽然每个朝代都在用,但是并非每一次都能有所收获。
事实上从秦朝在河套地区屯田开始到现在,除了始皇帝和曹阿瞒以外,还真没有谁能从屯田上得到好处,多数只能保证收支相抵,有些甚至入不敷出。
当年强盛一时的西汉王朝,就是因为盲目在漠南地区屯田,使得原本就因为连番战争而拮据的国家经济几乎走到了崩溃的边缘。
就现在大唐面临的情况来看,虽然得到了足有几十个州那么大的土地,可这些土地里适宜耕作的根本没有多少。
突厥人之所以不种地,不仅仅是因为他们不会,更因为突厥根本不适合耕作。
突厥的河流湖泊本就比中原地区要少,其中大部分都聚集在了有限的几个区域,想要在突厥屯田,首先要做的就是建立完善的水利设施。
以大唐如今的技术条件,想要将突厥之地改造成适合农耕的耕地,根本就是痴人说梦。
......
看着李泰踌躇满志的样子,李承乾没有说话。
虽然他一眼就看出李泰计划里的问题,可却不打算当着文武百官的面说出来。李泰再怎么说也是他兄弟,这个时候拆台有点不厚道。
更何况以李泰的性子,李承乾要是在这么多人面前让他下不了台,他能记恨一辈子。
从内心来讲,李承乾虽然也想要那个位子,可是不到万不得已,他真不愿和李泰兄弟相争,自相残杀。
李承乾因为有所顾忌而选择沉默,可有人却不在乎。
李泰的话刚说完,跪坐在房玄龄身后的工部侍郎张放站了起来:“陛下,臣以为越王殿下的建议不妥。”
张放是秦叔宝等人举荐给李二陛下的人才,虽然出身低微,可是能力不俗。
对于这种人,李二陛下向来很宽厚:“张卿有什么意见不妨直说。”
张放微微躬身:“陛下,臣不同意越王殿下的原因有四:”
“其一,突厥刚刚纳入我大唐治下,民心不稳,吏治不清。若此时将百姓迁往其地,他日若突厥再反,该如何是好?”
“其二,眼下突厥一无道路,二无城池,连土地都要重新开垦,若是移民,钱粮从何处来?以我大唐府库之力恐怕力有未逮。”
“其三,突厥百姓不谙农事,如若我大唐在突厥境内屯田,这些人又该如何处置?”
“其四,即便以上三点有了解决之法,这屯边的百姓从哪里来?我大唐境内的田地尚有不少荒芜,哪里还抽的出百姓前去屯边?”
李泰满脸不爽,刚想站出来反驳,又有一人起身拜道:“陛下,臣也以为屯边之举不妥......”
这人年纪三十出头,看身上的官服,应该是个从四品上的司农少卿。
司农寺总管天下农事,地位相当于后世的农业部,司农少卿就是农业部副部长。
李承乾离京两年,这朝堂上有些人他并不认识,这个司农少卿就是其中之一。
见李承乾露出好奇的神色,李恪往他身边靠了靠,神色不动,从牙缝里挤出一句话:“严九龄,李药师推荐给父皇的人才,专精农事,很得父皇赏识,过两年司农寺卿告老之后应该就是他接任了。”
严九龄不愧是李二陛下赏识的人,一开口就说到了点子上:“陛下,百姓耕作,全赖灌溉之利,有了充足的灌溉,才能有好的收成。是以我大唐境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万古天帝诀》更新?安装优品小说网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