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1/2)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视频广告!
回到贞观当太子第37章
第八天一早,突厥营中响起号声,颉利可汗再次选择和大唐正面交锋。
虽然有人不赞同颉利可汗这种做法,他们认为唐军肯定和以前一样的龟缩不出,像草原上可恶的恶狼一样躲在暗处,等待着机会用一些阴谋诡计对付长生天的子民,寻求正面交战只会消耗宝贵的士气。
突厥人虽然不懂什么“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却也明白唐军避而不战会损耗突厥大军的士气。
但是颉利可汗不这么认为,他觉得大唐肯定会出战的,这是一个久经沙场的宿将的直觉。
果然,在突厥这边动起来不久后,唐营里也响起了鼓声。
......
两军列定,没有多余的废话,突厥人直接冲了上来。
果然像李靖猜测的那样,突厥人已经发现陌刀兵的弱点——速度太慢。
所以,每当陌刀兵要出来的时候,突厥人便果断的后撤,即使这样会给唐军充足的时间调整阵势也在所不惜。
颉利的打算就是拖,拖到陌刀兵体力耗尽,拖到大唐不能再依靠陌刀兵的支援来填补阵势的疏漏,那时候,才是最后总攻的开始。
......
太阳渐渐升到头顶,战事依然很焦灼,虽然不用再担心陌刀兵,可是唐军其他兵种的顽强远远超出了颉利可汗的想象,不死心的颉利可汗派出一支骑兵袭击唐军两翼。
李承乾终于获得了上场的机会。
突厥那边刚刚分兵,便被云车之上的李靖察觉了,令旗挥动,指挥两万骑兵迎敌。
李承乾所属的骑兵万人队的长官,中郎将许泰欢呼一声,对手下喊道:“弟兄们,随我杀!”
“杀!”伴随着一声惊天动地的呐喊,一支骑兵冲出方阵,迎向了突厥骑兵。
两军逐渐接近,唐军的武器比较先进,早早地便开始张弓放箭,突厥军中不断有人中箭落马,等到进了射程,突厥那边也开始放箭还以颜色。
两军在箭雨中不断接近,突厥人善于骑射,躲箭功夫也是一流,唐军装备好,身体大部分地方都保护了起来,只要不是射到眼睛、咽喉这类致命的地方就没事。
几轮箭雨过后,双方的损失差不多。
到了近处,弓箭已经没有用了,突厥人抽出弯刀冲了上来,唐军这边绰起马槊迎了上去,两支军队就像两条河流冲到了一起。
单论冲击力,拿着弯刀的突厥人显然不是唐军的对手,顿时被冲的人仰马翻。
进了突厥阵中,唐军便丢下手中的马槊,拔出横刀,和突厥人短兵相接。
近身战,唐军的装备优势显现的淋漓尽致,横刀这种直刀的劈砍威力是最大的,一刀下去非死即残,突厥士兵大部分还身穿皮甲,哪里挡得住。
另一边,突厥人用的弯刀,不说锻造工艺比不上中国冷兵器巅峰代表的唐刀,单从制式上来讲也比不了,突厥的弯刀虽然挥舞的更快,可是弯刀更适合削,而不是砍。
后世弯刀越来越多,而直刀越来越少的原因在于铠甲的质量越来越差,这种差不在于材料,而在于制作方法。
后世的铠甲除了保护士兵,还要注意不能阻碍士兵的战斗,铠甲制作中铁的部分越来越少,甚至有的只在胸前有块铁质的护心镜,其他的部分则由皮革,麻布等材料代替。
这种铠甲能够很好的防护劈砍,却难以防护切割,是以后世的刀多用弯刀而不用直刀。
但是唐军人披铁甲,突厥的弯刀砍在上面要好几刀才能砍下去。
战局这么混乱,哪有让你砍第二刀的机会?
凭借着装备优势,唐军硬生生挡住了几倍于己的敌人。
......
“许泰,真虎将也!”
这是后世《唐书》中记载李承乾对于许泰的评价,托李承乾穿越的福,许泰这个原本历史上籍籍无名的人也被记了一笔。
那么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
不管后人怎么猜测,李承乾当时说这句话的时候想的其实是:许泰这个213没脑子,是个二百五,但是打架是真的猛。
猛到什么程度呢?
从眼下这场战斗就可以看出一二。
许泰的武器是枪,不过不是传统的长枪,而是镔铁枪。
和一般的长枪比起来,镔铁枪更粗,更长,枪杆也从木制换成了钢制。当然了,那时候没有钢的概念,而是称作镔铁。
就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万古天帝诀》更新?安装优品小说网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