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1/2)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视频广告!
大唐:玄武门前小药馆第16章
李世民是马背上起家的。
他为大唐建国立下汗马功劳,对自己带兵打仗的本事,一直极为自信。
听到周显如此说,竟是在质疑他的能力。
一时间,他脸色有些不好看。
可转念一想,周显说话一直是有理有据的。
他既然这么说,应该不是随便想想。
尽管心中愤懑,理智还存。
房玄龄也是替周显捏了一把冷汗,没敢再煽风点火。
如他所料,李世民追问道。
“此话何解?”
周显觉得今天说得已经够多了,已经提供了很多思路。
也不由得有些怪罪老乔。
当官的就是鸡贼。
他又不是木的,怎会看不出来,老李有点不开心了。
尽管他不知道,老李为何会这样。
凭着本能的感受,他觉得不能再说下去了。
于是乎,他抬头看了看暗下去的天色,转移话题。
“天色不早了,三娘子都快困了。”
李明达脸上确实有些倦色。
往常这时辰,她已经准备歇息了。
但李世民却不肯放过。
“话未说完,便如骨哽在喉,不如畅快地说出来一起听听。”
“我不明白,中原由乱入治如今已二十载左右,也算得兵强马壮。”
“大唐军队一向无往而不利,岂会在高句丽那弹丸之地失利?”
周显:“……”
他就知道。
大唐不光是当今圣上,就连朝廷官员,都在战略上轻视了高句丽这个对手。
而史料记载,李世民亲征高句丽一战,便是犯了轻敌的毛病。
虽然砍掉了很多高句丽的人头,极大削弱了高句丽的军事和经济实力,却并未实现一举灭掉高句丽的初衷。
最终因为严寒,被迫撤军。
这在无往而不胜的大唐看来,已经算是失败了。
哪怕这一战为后续的战争奠定了基础,也不能说是成功的。
明明高句丽有大量沃土,是个发达的农耕国家。
其实力虽稍逊于大唐,却分明是大唐最强劲的对手。
而且,在历史上,明年那场亲征结束之后,李世民身体就不太利索了。
五年后“英年早逝”,也不知道有没有这个原因。
像李世民这样雄才大略的人,必是极为心高气傲的。
憋着一口气,影响到身体,也不是不可能。
所以,他是不赞成李世民带兵亲征的。
老李目光灼灼,一副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模样。
房玄龄这时候也不好阻止李世民,只好在旁边思索对策。
一旦周小郎君说了什么话,惹怒了圣上,他该怎么帮忙。
刚才,他给周显挖了坑。
那也只是一点长辈对晚辈的“关爱”之举。
若真的看着周显遭殃,他还是不忍的。
在老李的逼视下,周显万般无奈,只好避重就轻的谈了几点:
“高句丽居民都是扶余族、靺鞨族等东胡族系,都是弓马重甲,善于养马,耐苦战,而且还修建了大量坚固的山城,战斗力很强。”
“这几点,老李你知道吧?”
李世民默默点头。
高句丽军队的确如此,骁勇善战,所以他才起了战意。
如果是软蛋子,他哪儿会考虑亲征?
情知上面说的还不够,周显提到了高句丽的环境和气候等原因。
只希望他的话,能通过老乔他们,给朝廷提个醒。
尽量少些轻敌的思想。
“那咱们就从天时、地利、人和这三个方面来分析下。”
周显的天时地利人和的理论,一下子抓住了李世民和房玄龄的眼球。
看来,他对这事想得的确很深。
“先说天时,高句丽在大唐东北。”
“一到深秋,便开始上冻。”
“别说南人到了北方不适应,就算人能挺,战马也受不了。”
“真到了那时候,战力必然会下降,除非速战速决。”
李世民善于纳谏并非虚言。
尽管他心里不快,还是能用心听着周显说下去。
“然而要想速战速决,决非易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万古天帝诀》更新?安装优品小说网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