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其他小说 > 家父汉文帝 > 第43章 差点就去当游侠了(求追读,求月票,求收藏)

第43章 差点就去当游侠了(求追读,求月票,求收藏)(1/2)

目录
好书推荐: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视频广告!

家父汉文帝第43章 差点就去当游侠了(求追读,求月票,求收藏)

其实吧,在被陈恢招兵之前,刘醒在长安的大米铺都干了三年的苦力伙计了。

干了三年,还是一个卖苦力的小伙计,看不到任何的阶层上升机会。

刘醒的内心苦闷啊,郁郁不得志的感觉谁懂啊。

家境不行,也没有什么贵人指导。

在刘醒能接触到的有限的信息里面,在刘醒的认知当中,以自己的条件,当游侠已经算得上混得不错了。

可是,刘醒总觉得吧,自己要当个什么将军之类。

没错,对于刘醒的出身条件来说,这简直就是难过登天。

刘醒想走军功这条路子,可是这条路子也不好走。

像刘醒这种人,要在军队中出头,就得有军功。

要有军功,就得有战争才行。没有战争,你哪里来的机会立军功呢?

那么大汉哪里有战争呢?那肯定是大汉的边疆了。

比如,南方的南越、东越、闽越,北方的匈奴。

东北方向的朝鲜国。

西方的西羌。

西南方向的各种西南夷。

其中,含金量最高的军功,就是对匈奴人的军功。

毋庸置疑,北方的匈奴人是大汉人公认的劲敌。

可是,先不说大汉现在的对匈奴的军事国策是积极防御。

而西汉的军队分郡国兵和中央兵。

凡年龄为二十三到六十五岁的男子都要服兵役,役期为两年,一年为卫士,即到京师或到边境当一年“戍卒”。一年为材官、骑士,即在本地当一年“正卒”,接受军事训练,充当郡国的常备兵,郡国兵每年要“课殿最”。

按照大汉的征兵制度,刘醒的户籍地是属于长安附近的。

所以,刘醒之前足足当了两年的长安卫士,没机会去边境。

最后,因为每個男人都要戍边三日的。由于往返路途遥远,交通不便,加上很多也不愿意去,

所有,只能由少数人戍边一年,其他男子每人出钱三百,交给官府,由官府转发给戍边一年者,这称之为“过更”。

刘醒就是靠这个“过更”制度跑去戍边一年。而且还是刘醒想去的匈奴方向。

刘醒这个赌命的赌狗磨拳擦腿,准备大干一场用性命博一下军功。

没想到,那年,匈奴没有在他驻扎那里骚扰。

最后,一年戍边过去了,又回到自己老家村子。

钱是挣到一点。可是刘醒还是没有达成目的。

刘醒很沮丧,天都不帮我,不是说匈奴人老是南下骚扰的吗?

怎么我刘醒一去戍边,就平安无事呢?

见刘醒还在做着所谓的将军梦,村里的一些小伙伴总是笑刘醒,说:“刘醒啊,你虽然叫刘醒,但是你还是别醒了,白日梦里应有尽有。哈哈。”

处处碰壁后,刘醒在今天被陈恢招募之前,已经开始动摇了。

他甚至想着去当游侠算了。

刘醒觉得吧,自己长得人高马大,武力也可以。

应该能吃游侠这碗饭。

不过,别听着游侠这两个字,好像很酷,很潇洒。

你想象当中的游侠的生活是,头戴笠帽,腰负利剑。一副武功高强、高深莫测的大侠模样。

随时浪迹天涯,路见不平,惩恶除奸。

完事后,深藏名与利。

正如李白的诗词:“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好像给人的感觉是淡淡然掠过,神秘又美丽。

但实际的游侠生活色彩复杂多了,很多时候都非常不体面。

都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

很多人底层出身的人,不想种田,又没有其他收入,又得交税、吃饭、养家等等大量开支。

所有,做游侠,你也挣钱,有收入啊。

好,收入从何而来呢?这就复杂了,很多时候,钱的来源说出来,都不是那么体面。

第一种最好,本身就是富家豪族,依赖家族资源不愁费用,可以啃家族的老。

第二种:依靠自身能力和游侠群体,形成“创收”能力。

这种则良莠不齐,形成了社会灰色地带,这种所谓的创收方式可谓五花八门,有的打家劫舍、有的充当临时工、有的充当杀手、有的沦为乞丐等等。

西汉时期这个群体最大,对社会的危害性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万古天帝诀》更新?安装优品小说网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放弃 立即下载
目录
新书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