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周朝建立(1/2)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视频广告!
惊!老祖宗们看到我的历史直播了第17章 周朝建立
【帝辛究竟是好是坏、是功是过、是明君还是昏君,我们终究不是历史的见证者,只是从史料文字和历史留下来的遗迹来窥探过往的旁观者。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样的,对于帝辛不同的人也有不同的看法。
我们就不再说帝辛了。
我们现在来说说我国的第三个奴隶制王朝——周朝。
周部落最早居住在姬水一带,所以部落的人以“姬”为姓。在商朝初期,周部落的首领公刘将部落迁居到豳,建立周国。
后来因受到戎、狄等部落的侵扰,此时的首领古公亶父带领族人历尽艰辛、跋山涉水迁徙到渭河流域岐山以南的平原定居,并臣服于当时的商朝的国君武乙,古公亶父被册封为西伯,周国自此成为商朝的臣民。
周国在安稳下来后,积极吸取商朝先进的文化知识,在商朝的庇护下发展壮大自己的实力。】
林沁边说边放出简略的地图,标出了周当时迁移的路线。
【古公亶父去世后,传位于小儿子季历。
季历继位后,除了外出征伐巩固和发展周国的势力外,他还积极与商王朝建立密切的关系,譬如与商朝王室贵族联姻。
姬昌就是季历与当时商朝的贵族任姓女子通婚所生的。】
【在国君文丁在位时,季历因征伐戎狄有功,还被封为“牧师”。此时的牧师可不是我们现在基督教里的神职职位,在《周礼·夏官》中记载:“牧师,下士四人,胥四人,徒四十人。”,“牧师掌牧地,皆有厉禁而颁之。”。
牧师在当时是一种司畜牧的的官职,但也有一个说法说牧师是当时监察百官、诸侯的官职,在《礼记·曲礼》中记载:“九州之长,入天子之国,曰牧。”,在商朝武官又以师为长,所以牧师应该与牧人、牧正等司畜牧的官职不同。
当时的周国逐渐吞并周边的小国,成为当时商王朝在西方的一大方国,作为一大方国的方伯,季历在当时也被称为公历。】
【周国的迅猛发展引起了商王文丁的注意,为了扼制周国的发展,文丁杀了当时已经有些无法掌控的季历。
季历死后,他的儿子姬昌、也就是我们所熟悉的周文王继位。姬昌继位后,为了谋求周国发展,选择继续臣服于商王朝。
但是商王朝并没有就此打消对周国的防范,帝辛在位时期,曾将姬昌囚禁在羑里。
最终是周国人以宝马、美女还有传说中的姬昌的长子伯邑考敬献给帝辛,姬昌才得以被释放归周。
至于我为什么说周国敬献姬昌的长子给帝辛是传说中的呢?
这个等讲完周朝之后我们再来说说。】
林沁想到自己查到的关于古时候的那些风俗,顿时毛骨悚然,不寒而栗。
【人在经历挫折、黑暗后,一种情况是心生惧意,就此沉默消沉,以求自保;一种是暗中积蓄力量,发展壮大自己然后一举揭竿而起,举刀向往日的胜者。
不在沉默中死亡,就在沉默中爆发。
姬昌则属于后者,他选择在沉默中爆发。
姬昌归国后不曾松懈,一边暗中增强周国的实力,一边武力扩张,征伐周边小国。
在准备工作做得差不多后,姬昌将都城迁往丰都,磨刀霍霍向殷商。
丰都,在现在的陕西省西安市户县沣河西岸。
但是姬昌终究没有见到周国取代商王朝胜利的那一天,最终卒于程,葬于毕,享年97岁。】
【姬昌去世后,他的次子姬发、也就是后世称赞的周武王继位,姬发继承父亲的思想与基业,继续为伐商积蓄力量,并在沣河的东岸建立镐京,丰、镐二京以桥相连、隔水相望,并称丰镐城。
公元前1048年,姬发与众多反商的方国方伯会盟于孟津,
公元前1046年,姬发率方国盟军正式伐纣,最终与帝辛带领的商军大战于牧野,帝辛自焚于鹿台,周国盟军取得胜利。
周国取代商王朝后,以“周”为国号,“姬”为国姓,定都镐京建立周王朝。】
【公元前1045年,周朝建朝第二年,周武王姬发大封诸侯国,分封对象包括周朝皇族、功臣和前任皇族后人。
譬如当时周朝开国最大的功臣姜尚、姜太公,当时就被分封到以营丘为中心的齐地。帝辛的儿子武庚被分封到朝歌。当然,姬发不可能真就这么心大地放着帝辛的儿子这么大个炸弹在周朝的境地不管,所以又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万古天帝诀》更新?安装优品小说网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