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对偶婚制(1/2)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视频广告!
惊!老祖宗们看到我的历史直播了第8章 对偶婚制
【在北方地区,女性从狗尾草中培养出了谷子,而在南方地区,她们从野生稻中培植出了稻子,与当时的新石器结合,最终形成了刀耕火种的锄耕农业。
农业的产生为人类的文明进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因农业的发展,人们有了粮食可以喂养动物,于是人们把捕猎后吃不完的野兽圈养起来,逐渐驯养出了狗、马、牛、羊、鸡、猪等牲畜,畜牧业开始出现。
作为原始农业和家畜饲养的发明者,妇女性在生产和经济生活中受到当时人们极大的尊敬。
同时,伴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制陶业和编织等手工业也先后开始发展。
而这些活动依旧主要是由女性从事工作,而当时的男性还在很大程度上继续渔猎的生产中,参加的农业、畜牧业活动并不多。
新兴的农业、畜牧业,再加上古老的采集活动,使女性成为当时氏族生活资料的主要寻求者和加工者。
同时,女性还是管理住所、保护火种、抚育子女、从事制陶、纺织和缝纫等工作的承担者。
而这些活动与男性的渔猎生产活动比较起来,在氏族社会生活中既稳定又重要,涉略的领域也宽广,从而奠定了女性在整个社会经济活动中的主导作用。
这是母系氏族社会的基础。
同时也是女性能得到尊重的基础。
后世女性逐渐失去地位,甚至沦落到奴隶般的地步,与丧失了这种重要的经济基础不无关系。
母系社会由此开始进入了繁荣时期。
而女性在生育上的特殊作用使女性在氏族中具有崇高的威望,居于主导的地位。
我们自古便有女娲氏炼石补天,积灰止水的传奇故事,这些故事生动地反映了女性在母系氏族社会活动中的重要作用。
关于姓氏,同一氏族的成员都是同姓的,子女也从母姓。
《说文·女部》中说:“姓,人所生也。古之神圣人母感天而生子,故生天子,因生以为姓。”就说明了当时社会的人们从生母姓。
《说文·女部》所列的古姓,如婚、姚、嬴、妫、妘、姺、妞、娸、媀、妄、娥、娃、姒、婤、始、嫪、姜、姬等,皆从女,可知是母系氏族的姓。
我们现今发现的关于母系氏族的遗址有:山顶洞人遗址、昂昂溪遗址、河姆渡文化遗址、半坡村遗址、林西遗址、仰韶文化遗址等等。
而在遗址里面,我们发现了石斧、石凿等石器,粟、稻等农作物,猪、狗等家畜的骨头还有骨器、陶器等手工制品。
这些遗址的发现为我们了解当时的文明提供了重要的资料和线索。】
【伴随着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由原始的狩猎、采集向农耕、畜牧发展,人们的居所也相随固定。
而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精神生活方面开始有了追求。
婚姻关系中,男女两性的交往,人们不再仅仅满足于只停留在性本身,开始有了感情方面的诉求。
人们的婚姻方式开始由外婚群婚制向对偶婚制发展。
对偶婚制中一男一女在一定时间内保持相对稳定的偶居关系。】
【为什么说是相对稳定的呢?
因为对偶婚制并没有脱离了群婚制,对偶婚中的夫妻并不是彼此之间唯一的配偶,只是在群体配偶中相对稳定的一对。
对偶婚的夫妻中男子除了跟偶居的女子保持夫妻关系外还跟其他女子维持着两性生活,而女子也一样除了跟偶居的男子保持着夫妻关系外还跟其他男子维持着两性生活。
他们并不是彼此的唯一,对偶婚制婚姻关系中的男女并不排斥和其他的异性保持两性关系。
所以这种婚姻方式只是相对稳定但并不固定,是男女两性间彼此两相情愿、互不约束而形成的一种关系。
而这就导致了这个关系随时会因一方或双方的原因而失去。
可能某一天就因为一方的一个心情不好,“啪”的就散了。
而这种不稳定的关系组成的对偶家庭也并不能称之为严格意义上的家庭,它是无法脱离氏族独立的,也无法形成个体所有制的家庭经济。
这样的经济条件决定了男性和女性之间仍无排他性和嫉妒心。
而在以女性为主导的母系氏族制下,他们所生子女,依旧是母方氏族成员,世系从母。
对偶婚制中的夫妻实行夫从妇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万古天帝诀》更新?安装优品小说网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