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采风活动(1/2)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视频广告!
边缘人传第22章 采风活动
社区几个领导和他都比较熟了,偶尔社区办个文娱活动,也找他写幅字凑热闹。因为他的另一间培训室,相当于没有出租金,这也欠了社区的人情,社区工作人手不够,就给他安排了一个职务,圆坝街区的群工组成员。主要参与圆坝街区两百多户人家的琐事协调,这相当于义工,以往是由一些热心社会事务的退休赋闲的老人家组成,协助社区的工作,没有工资的。只是社区在逢年过节或搞什么团聚的时候,会想到他们,请去一块聚餐什么的。主人公被安排成了成员,没邻里纠纷的时候,也是没啥事的,最初他也没当回事,爽快的就应承了,也相当于还人情。
可不到一周,社区又打算“重用”他了,给他安排了一个职务,他所在片区的卫生义务监督员,他这才发现,沾惹上缺人手的基层单位,就会有连绵不断的麻烦事。他寻思着是他们娃娃没来学书法了,而他们又没收第二间大屋的房租,才塞给他这些事的,于是想到支付第二间大屋的房租,不欠他们的人情,想到这里,他不等他们开口,就主动交给每月三百元。对方先收取半年,倒也没说啥,果然也没再找他麻烦了。
市交山公园搞的书法名家的作品售卖点上的生意早已经淡下去,经营不走,停业了两个月了。主人公再也没从那里得到点收入。公园里两万元每年承包给了另外一个人经营仿制文物,也经营书画。新的经营者姓林,据说是外地人,林老板瞧不起县里这些书画人,手头有许多更出名、更有来头的书画家,基本都是在国家、省市书画展中多次获奖的人,总之高层次下来的人,也开始抢占低级市场。并且他也针对游客们大都只喜欢长枪大?的江湖味特浓的作品,专门安排了两位江湖气息的书法家来现作现卖。傅永谦根本不符合新老板的审美。主人公慕名去看了一圈,不以为然,因为那些获得国家、省市大奖的书法作品,不少都被某种神秘的原因格式化了,千篇一律,虽功力不错,但辨识度极差。现场创作售卖的那位书家,据说是京城某大师的嫡传弟子,一手江湖体蛮力十足,横冲直闯,倒是很有视觉冲击力,可一看就头痛。
春秋文化公司老板曾希洋大概是想当本区域的文化大佬,领袖群伦,他建了个QQ群,叫“曲泽诗书画文学艺术交流群”,他把麾下的所有人拉了进去,有事就在群里发布告知了。《纪念周德厚先生故乡行诗书画精品选》初稿整理已经完成,曾希洋亲自审定了一遍,发给了包括主人公在内的几个副主编,让他们参与修改,优选,又说还要增录新来的书记当顾问,问大家有没有意见,当然谁也没有意见。至于书中作品作者的排名,因为又收入了部分领导后补的作品,排名是以领导职务高低来排还是以姓氏笔画多少排,成了个问题。他又单独征求吴龙文、傅永谦几个编委人员的意见,《曲泽文艺》主编吴龙文、主人公等多数人的建议按惯例,以姓氏笔画为序,曾希洋总感到不妥,因为领导们的名字笔画都比较多,就会完全排在后面了,几位不太出名的姓王和姓文的反倒排在了前面,不好。想而又想,他提出个建议,给几位有作品在书中的主要领导都取个艺名,艺名笔画取最简单的,比如“人二”、“又了”、或者“乙丁”,然后在艺名下面备注就是,至于具体怎么取,他决定再考虑后拟出来,供领导们选择,这样按笔画排序,就可以把县主要领导排在前面,事情大家就说定。然后他又在群里告诉大家,县里新换了书记,叫欧志明,他说,欧书记是文人出身,曾经还出过一本散文集。第二周曾希洋又在群里说:“前面几年,县里经济发展势头不错,夺得了全市第一名,我有个想法,给领导建议了,不能经济一枝独秀,咱们文化界也要争先,打造好,如何打造?请大家广建善言。”
其实曾希洋是给上级建议,要创建文化大县,可是县里领导总觉得底子薄,不好操作,还是先让他搞好基础性工作,可经不住曾希洋的鼓动,口头同意他的规划,让他们努力,他就拿着鸡毛当令箭,开展起来。
《曲泽文艺》副主任吴龙文发了个泪目表情说:“啧啧,欧志明,还是我初中时隔壁班的同学啊,同年级的,打架还打不过我,你看人家现在是书记了,我们不是混吃等死的食字虫一个,人与人没法比噢。”
“你这想法就不一定对了,咱们都五十几的人了。四十以前,要与超过自己的人比,五十以后只与不如自己的人相比,才能体会得到生活的乐趣。比如前天我超速被罚款,挨了一百,扣了两分,虽然心疼,但马上想到这比出车祸的人来说,幸运多了,于是我挺欣慰。又比如去年发奖金,两个年轻人都比我多,开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万古天帝诀》更新?安装优品小说网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