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小说 > 边缘人传 > 第14章 曾希洋其人

第14章 曾希洋其人(1/2)

目录
好书推荐: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视频广告!

边缘人传第14章 曾希洋其人

傅永谦和李永茂在回去的路上,李永茂对他说:“此人的话不太可靠。”

“不可不信,也不可全信。”傅永谦说,“要不让他操作来看,咱们暂且当回提线木偶,或取法乎上,得其中,得不了大名,能帮咱们得点小名声,有助于咱们办个书画培训班什么的,可能没问题吧。”

“要不,你先去试试吧。”李永茂开始打退堂鼓。傅永谦知道犹豫多误事,决定一试,李永茂不愿意参加就算了。

回到住处,他忽然接到多年不曾联系的,师范专科学校时念书时的班长王正文打来的电话,他意外,自毕业以来,就不曾和他联系,他怎么知道自己电话的。忙在电话里向他问候一番,原来毕业七年了,班长今年当上了北山中学的副校长,他听着心里顿时五味杂陈,涌起一股难以言传的失落和自卑,一边强装无事大笑着祝贺,嗫嗫嘘嘘,说自己见不惯尔虞我诈的学校,愤而辞职,现在专事书法培训。“嗯,生意还不错,比在学校强多了,每月有七八千收入的样子”。王正文听了,惊讶地羡慕了几句,然后说毕业后,大家天隔一方,他作为班长,有义务组织一次同学聚会,他费了不少劲,多方打听,联系好了班上的三分之二同学了,要主人公一定参加,时间是下个月十三号。主人公一听,如坐针毡,狼狈不堪的自己,此时怎么去参加同学的聚会,被同学笑话?可一时仓促,竟然找不到适当的理由拒绝,忽然想到不如答应下来,届时时间到了,临时找个理由不去就是,于是满口答应。又和班长聊了片刻,挂了。接下来,开始拿出朱子颐的年谱材材料整理。

他和朱静联系,朱静又给他提供了些资料,这东西只是罗列组合,并不需要费太多的思维加工。前后花了一个星期,他把朱子颐年谱基本给编好了,然后给赵昌联系。赵昌说:“如果你不介意署名权,我给你推荐一个人,就是前次我和你提到曾经理,知道吗?他是曲泽县文联下属企业春秋文化传媒公司的的经理,名叫曾希洋,文联曾副主席曾希海的兄弟。曾希洋搭上了他兄弟的关系,才弄了个文化传媒公司的,每年从他兄弟那儿领些政府的文化工作事务来做,赚钱过日子;文联的不少事都交给他来操作的,他公司简直成了个不是政府机构的政府机构,总之他跟他兄弟贴得很紧。去年曾希海还让曾希洋进了文联,虽然只是文联的一般工作员职务,可是个编制内的正式职务。让曾希洋出面帮你联系出版公司,以后的工作就交给他,但是这书也让他录个名,因为这位曾希洋别无所长,就好虚名。现在你去找他,按我说的办,他会大力帮你,说不定要省很多钱。”

“这个可以的,我正估计出版麻烦,那又烦你帮引见一下。”傅永谦想到如果能得到点儿补助出版,那在朱静给自己的三万中可省上一笔。

“我先给他说说,然后你直接去见他,和他谈此事。”

两天后,赵昌告诉他,他已经跟曾希洋说了这事,曾希洋也想见见他,要主人公马上去他办公室。

春秋文化公司在西郊民巷一栋老式办公房里,是文联过去旧的办公地址,没用后让公司使用的。于是主人公周末单独去拜访曾希洋,好不容易才找到。

春秋文化公司经理曾希洋,一身夹壳装,三十多岁,有点背驼,很瘦,面色萎白,如同患有虚寒症候。度数很高的眼镜后面射出一股傲气,疏淡的眉毛和眼睛距离太远,像是不屑与眼睛为伍,要分道扬镳的架式。他爱好文学,平时以文化人自居,其实他原来并不是学文的,而是地质学校毕业的,靠兄弟的关系成立了春秋文化公司。公司只有他和另外四个帮手,都是文联里面的关系户。因为他爱好文学而加入了市作协,据说未成立公司以前,他曾筹划写一部抗战题材小说拟名为《风雨》,《风雨》尚未落笔,就已传得满城风雨,现在风也停了,雨也住了,小说还未动笔写下一个字,小说家的桂冠他已经戴上了,在县文联也有名气了,甚至还有少数人相信他的《风雨》仍然在艰苦卓绝的孵化中,将来还会轰动四周。非工作时间,他故意装得很深沉,甚至人众场合不说话,沉默为主。大家叫他时,除了叫他经理,有时称之为“作家”。据春秋文化公司的人说,他确实很有才气,有人甚至怀疑他是才气过高在自然人中找不到知音而选择沉默的,还有一种不确切的解释是过多的言语会泄漏才气而影响他的创作。其实,你如果真懂文学,他心里就会发悚,立马和你谈地质,表示那才是他的本行;如果你是学地质的,他马上和你谈文学,说文学才是他的爱好。大概是他兄弟在体制内有职务的原因吧,让他觉得比一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万古天帝诀》更新?安装优品小说网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放弃 立即下载
目录
新书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