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现代言情 > 天下可为 > 第24章 恭请司马

第24章 恭请司马(1/2)

目录
好书推荐: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视频广告!

天下可为第24章 恭请司马

第24章 恭请司马

这天,荆公正式到翰林学士院应卯。

翰林学士院坐落在大内北苑的太液池边,环境十分幽静。北门正对着太液池中的水殿,终日清风除除,微波卜卜;东有园圃,花木成畦,香气袭人,翠荫如盖,鸟鸣啁啾。园圃间用木栏隔成青砖甬道,往东即为左承天门,通东华门;东南往崇政殿;西北往福宁殿。

学士院一排七间。中厅称“玉堂”, 堂中设有书案,称“视草台”,奉诏草制的翰林学士在此起草诏书,因太宗皇帝曾亲幸玉堂,现供奉太宗御像,只有皇帝亲临学士院才在此厅接见学士,平日空着,只作为一种摆设,无人敢坐。

由玉堂往东,分别为一、三、五号厅;往西,分别为二、四、六号厅。其中紧临玉堂的一、二号厅,一般供承旨使用,称“承旨阁”。

第三号厅是有名的“槐厅”。厅前院内,一株巨槐盘根错节,枝繁叶茂,每逢春末夏初,槐花盛开,幽香四溢,令人神清气爽。据说大凡住过此厅的学士,将来必会升任宰相之职。

此时范镇、吕公著二人为承旨,分别住在一、二号厅,王珪、司马光住三、四号厅,新任学士荆公资历相对较浅,因此安排在第五厅。

荆公这天点过卯,未进本厅,而是直接去了西头的四号厅,推门不见好友司马光,一打听,说司马学士这天在龙图阁。

荆公知道好友司马光是位酷爱文史之人,英宗时,他总感觉历代史书内容过于繁杂,不便于帝王阅览,于是自撰《通志》八卷,献给英宗。英宗看后大喜,专门置制局秘阁,着司马光继续撰述。现在司马光去了龙图阁,定是为编撰史书之事。

荆公转身出学士院,向西约走了十多分钟,出皇仪门,径直向南再走一段时间,到了龙图阁。

龙图阁始建于宋真宗咸平四年,是大宋王朝的第一个皇家档案馆,分上下两层,上层藏有太宗御书、文集、轴卷等;下层设经典、史传、子书、文集、天文、瑞总六阁,藏有图书、宝物、宗室名册、谱牒等。

到了龙图阁前,荆公说了来意,门吏见荆公身着绛袍,腰佩金鱼袋,已知其身份,急忙进去报告,旋即出来告之:“司马学士正在忙着,请你进去。”

荆公随门吏进了殿,来到经典阁,就见阁内一排排栗壳色书架,书架上整齐而有序地排列着各种装帧的古籍,涉猎广泛的荆公见那各种装帧是:周朝的简册式,汉代的卷轴式,大唐的经折式、旋风式,也有少量本朝的蝴蝶式版本。各种不同装帧的书籍一一分门别类编上号码,以供阅者查找。偌大的经典阁,经此一番排列,竟然显得狭小而拥挤。

南端另有一室,荆公进到门前,眼前豁然亮堂起来,就见此室宽敞明亮,中间一张长桌,长桌上堆着各种装帧版本的古籍,细看,那是《纪年》、《功臣录》、《礼记》、《左传》、《尚书》、《周礼》、《春秋左传》、《晋纪》、《异域归忠传》、《魏公谏录》、《唐补记》等等。

坐在书桌前的司马光,眼睛浏览左手竹简,右手记录书中精要。

荆公见他专心致志,微微欠身,行个叉手礼,道:“君实兄,打扰了。”

司马光连忙放下手中简册,扬起长长的凤眉,呵呵一笑道:“介甫也算会找,竟找到这里来了?快坐,快坐。”一边挪出一把鹤颈椅。

荆公坐下,司马光问道:“皇上请介甫越次入对,谈了何事,能否说说?”

荆公回道:“无非是谈些大宋目下积贫积弱,以及如何改变这种景况的事情。”

司马光笑笑,说道:“君实早就说过,介甫不起便罢,一起我大宋则立马太平可至矣!”

“君实兄过奖了。”说着,荆公用眼睛盯着老朋友刚看的那卷简册,见是《竹书纪年》,知那简册是春秋时期晋国与战国时期魏国的史官所作的一部编年体通史,其中记载的大多与甲骨文、青铜铭文、秦简等相似,是我国最早的一套系统的年代学,对研究夏及夏以前的历史有着极其特殊的意义。

“君实兄如此研读,只怕太史公也得退避三舍哟!”荆公半开玩笑说道。

“介甫此话重了,太史公是千古一人,君实怎敢与他相提并论?不过,”司马光说着,认真起来,“介甫也是个办事讲求认真之人,尤其对待历史,如若不到那浩如烟海的史料中去千淘万漉,识别真伪,如何能写出一部真正忠实于历史的史书呢!”

荆公点头佩服。

司马光更是高兴,随手拿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万古天帝诀》更新?安装优品小说网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放弃 立即下载
目录
新书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