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其他小说 > 话说汉武帝 > 第18章 周亚夫饿死

第18章 周亚夫饿死(1/2)

目录
好书推荐: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视频广告!

话说汉武帝第18章 周亚夫饿死

但是,梁王和王娡两家那些狗屁倒灶的事,却把一位大功臣给带翻了,这个人就是周亚夫!

七国之乱中,他没有救援梁国,就已深深地得罪了梁王和太后。

周亚夫的思路是没错,破敌的既定方案也十分正确,那是对付叛军最有效,也是最省力、见效最快的做法,对国家最为有利。如果轻易放弃那个既定方案而去救梁,势必就要跟叛军硬拚,而当时汉军的总体实力逊于吴、楚叛军,硬撼没什么胜算,一旦失败,汉廷很可能会被颠覆。汉廷若被颠覆,梁国最后也仍然难逃覆亡的命运!就算汉廷最后跟叛军打个平手,天下很可能将一分为二,陷入旷日持久的争战。这对汉廷、对天下百姓都是大灾难,所以,周亚夫宁可牺牲梁国,也要坚持既定方案。

是的,周亚夫这种做法,是真正大忠臣的做法,他忠于的是国家和百姓,但是却得罪了梁王,得罪了太后,得罪了皇帝,这就是不懂政治的表现!如果他像袁大忠臣那么懂政治,当然是以皇帝的命令为行动纲领,至于不利于天下,不利于百姓,这不是你需要考虑的,有圣天子在考虑,圣天子天纵之才,什么高招妙策想不出!就算想不出,天下是圣天子的天下,又不是你周亚夫的天下,圣天子自己都不在乎局势走向糜烂,要你瞎起劲个啥!

其实,也不是没有两全其美的办法,譬如说,派出一部分军队去救梁,然后想想办法,制造点假象,制造点理由,做出已经尽力的样子,糊弄糊弄皇帝和梁王,暗中仍照既定方案走。

但是,周亚夫就是个直肠子的职业军人,只喜欢直来直去,只喜欢认死理,不喜欢搞花花肠子!于是,梁王就对他疾之如仇了。

而景帝呢,明显比文帝要差一大截,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那一套,文帝能忍受,甚至能欣赏,景帝却不能忍受,所以,就算没有梁王和窦太后施加影响,景帝最终也是要找周亚夫算账的。

何况在废掉太子刘荣时,没眼色的周亚夫又跳出来跟窦婴一起据理力争,这就让景帝更不待见他。

既然不待见他了,在丞相陶青去职之后为什么还任命他为丞相呢?实在是因为周亚夫当时的人望在朝中一时无两,又刚刚立下了平定叛乱挽狂澜于既倒的大功,不任用他为相,任用任何人都没有说服力,也显得皇帝太昏愦,太寡恩。所以,任命他为丞相是不得已而为之,他这个丞相是过渡性的,皇帝没打算让他长期干下去。

况且,周亚夫平叛时军中将领大多是原刘邦手下功臣的子弟,现在因为平叛之功,被文帝好不容易打压下去的功臣集团的势力又开始抬头,这是皇帝不愿意看到的。而周亚夫,无疑是功臣集团的领头羊,就跟文帝时期的周勃一样,这绝对是皇帝要打击的首要目标!

但是政治小白周亚夫对此莫知莫觉,还继续在坚持原则的老路上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当窦太后为了讨好王娡,提议把她的兄弟封侯时,景帝不得不征求一下身为丞相的周亚夫的意见,这是必要的程序,结果,周亚夫把头摇得跟拨浪鼓似的:“高皇帝说过,‘非刘氏不得称王,非有功不得封侯。不遵守这个约定,天下共击之’!王信虽然是皇后之兄,没有功劳,如果给他封侯,就是不遵守高祖的约定!”

景帝被他怼得哑口无言无言,心里估计已气得黑血翻滚!什么意思?以后只能你们功臣集团的人封侯,朕的亲戚都不能封侯了?到底是朕在做皇帝还是你在做皇帝?

不光是皇帝恼火,王娡肯定更恼火,窦太后也恼火之极,一举而得罪三个重量级人物!上次不救梁王,也是一举得罪了三个重量级人物,看来周亚夫是个得罪人的超高手,要么不出手,一出手总要一举同时得罪数人!

接着又来了一件事,从匈奴那边逃来了5个人。匈奴这些年很不消停,弄得汉廷很头痛,有人来投汉,景帝觉得,出于统战考虑,应该重重鼓励,以劝来者,他打算给那五人全部封侯。

又是周亚夫,出来极力反对:“他们背叛了自己的主子而来投降陛下,陛下如果给他们封了侯,将怎么责罚作为人臣而不守气节的人?”

这话就迂得可笑了,搞政治不是做学问,还能这么狭窄,这么死搬教条?气节要弘扬,弃暗投明也要鼓励嘛,否则自己的阵营怎么会壮大?这话非但得罪了皇帝,得罪了这5个来投奔的人,还一竿子打翻了一条船,把投过好几个主子的陈平、张良、叔孙通等老一辈革命家都骂进去了!

因此,这次景帝不客气了,说:“丞相的意见不可用!”毅然把那五个人都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万古天帝诀》更新?安装优品小说网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放弃 立即下载
目录
新书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