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小说 > 北境战争 > 第1章 王氏逃北

第1章 王氏逃北(1/2)

目录
好书推荐: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视频广告!

北境战争第1章 王氏逃北

中土大陆的东北平原,一直都是苦寒之地的代名词。历代中原政权,都将此地区视为流放之域。多数在角逐权利失败后的族群,都会被胜利者驱逐到此地,以自生自灭再无过问中原事。

寒冷是北境的代名词,在科技不发达的年代里。人们应付不了,每年长达六个月的严寒期。

可白雪皑皑之下,北境的土地却呈现出黑色异常肥沃。别看每年只有一季收成,粮食产量却也看得过去。

但严寒终究难以掌控,所以北境领域内的农耕社会,发展的很不理想。而渔猎的生产方式,无法大批量复制。这一切因素都导致了,北境的人口数量一直很低下。

故事要从,假想一五五六年讲起。在那个时代,大河以北的燕地,被王氏一族所统治。王氏族长王昌,被晋平王亲封为燕府都统。

那年晋国还是中原霸主,这个国家控制了,中原大河流域两岸。也就是百姓常称之为,中原的地区。

晋国的军事实力很强,因为该国身处四战之地。晋平王麾下的常备武装多达二十余万人,非正式的民兵则多达二十五万人。

晋国的都城为落水城,地处大河流域中部,如同一颗翡翠明珠。

晋国历代国君信仰道学,拜老子为圣人,故在国内多修有大道观。

东、西、东南和西南四个方向,都有国与晋国接壤。

东南的吴国与西南的楚国,对晋国的态度要好一些。因大江天险所隔,所以两国只与晋国有些船舶贸易往来,并无实质的领土要求。

东方的齐国和西方盛国,则因土地与晋国接壤,所以一直觊觎晋国的土地。

尤其是西方的盛国,该国在实质性的掌握了,西域之路贸易权后。早已今非昔比,依靠贸易所获得的大量马匹与先进火器,盛国组建了数个强大的军团。

古语云,身怀利器杀心顿起。日益强大的综合国力,让盛国刘氏一族膨胀异常。于是乎假想世界中的大事件,灭晋战争,被盛国以雷霆之势拉开了序幕。

灭晋战争从一开始,盛国就是力拔山兮气盖世的存在。他们只是出动了,久安近卫军团这一个军团。就完成了,同时对山谷和虎门关两个地域的总攻击。

王氏一族作为当时,晋国在河北地域的统治阶级,自然感受到了兵祸的压力。

身为燕府都统的王昌,更是紧急下令,扩充了原本只有两万人的燕府军。

数月的紧急扩充,使得燕府军的人数达到了五万。可由于马匹的限制,这五万人中精锐骑兵只有三千。

灭晋战争从春季开始,在经过了一个春季的虎门关战役后。晋国最为精锐的王下近卫军,永远的躺在了虎门关。

要知道这支军团,可是晋平王的底牌。其由组成部分为,精锐骑兵两万人。造价昂贵的铠甲重步兵三万人,臂力强劲的精度弓兵两万人,共计七万人。

虎门关战役的溃败,让晋国都城落水城,即将成为战争前线。落水城守军所要面对的是,十万余刚刚历经了,大胜助威的久安近卫军团。

夏立时节,燕府城的议政厅内,迎进来了晋王的使者。前方战时紧急,让晋平王不得不手书军令,急调燕府军火速南下卫戍。

那一年,四十七岁的王昌。从晋平王的手书中,悉知了王下近卫军覆灭的消息。震惊之余,更多的是恐惧,涌现在了脑海中。

因何恐惧?是因为燕府军和王下近卫军的差距!燕府军中的长刀兵平均十人,才有一副配装布面甲。弓兵更是每人所持羽箭仅五只。三千精锐骑兵只匹配有五千匹战马,奔袭距离仅有百里。

上面说的这些,也都只是装备上的差距。军队是讲究战术和战法的作战单位。

可燕府军五万兵卒中,有三万人是春天刚扩编而来的农民。充充样子,站站门面还算可以。若真打起仗来,又怎能同训练有素的王下近卫军相提并论。

可王命不可违,燕府军必须要前往落水城前线。

万幸的是命令只是让他们卫戍落水城的东北方向,以稳定后方粮道的顺畅与安全。

在肯定的答复了晋王使者后,五万人余人的燕府军,便浩浩荡荡的南下大河进入落水城区域。

芒种时节,王昌所率领的燕府军,抵达了落水城的东北区域,一个名唤仆郡的小地方。

在这里王昌见到了,原晋国镇守山谷地区的虎贲军都统李难,及那人数已不足战前一半的虎贲残军。

通过与李都统的谈话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万古天帝诀》更新?安装优品小说网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放弃 立即下载
目录
新书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