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小说 > 再造汉明 > 第923章 印度河平原

第923章 印度河平原(1/3)

目录
好书推荐: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视频广告!

再造汉明第923章 印度河平原

居住在吉尔特尔山脉、莫兰克山脉的主要有信德人、俾路支(Baloch)人。信德人是古雅利安人与土著人融合后成为的民族,大部分信仰YSL教,也有部分人信仰印度教。俾路支人是突厥人与波斯高原的土著人融合后的产物,原先居住在波斯高原的中东部,都信仰YSL教。在我国北宋时期,土库曼人入侵波斯高原的克尔曼(Kerman)地区,迫使一部分俾路支人向东迁徙,有的甚至迁徙到了锡斯坦盆地、莫兰克山脉、吉尔特尔山,因此将苏莱曼山南部、多巴加格尔山岭、中布拉灰岭、吉尔特尔山、莫克兰山所在的地区称为“俾路支高原”。帖木儿帝国灭亡后,波斯复国,居住在锡斯坦的俾路支人一直在叛乱,想建立“俾路支斯坦汗国”。

俾路支高原的东部是印度河流域的信德平原,由印度河下游平原和印度河三角洲组成,平原面积约12.4万平方公里。因那里居住的大多是信德人,少量是拉杰普特人,因此将该平原称为“信德平原”。古雅利安人来到印度次大陆后,与当地人融合后就称为“信德人”,现在他们都接受了YSL教。嘉靖二十二年(1543年)反叛了莫卧儿的舍尔沙在赶走了胡马雍后,占领了信德地区。舍尔沙的苏尔王朝被胡马雍推翻后,阿克巴大帝于万历十九年(1591年)占领了信德地区。信德平原上有很过城镇,最大的城镇是印度河畔的塔塔城(Thatta,也称特达城),曾是德里苏丹国古尔王朝的都城,现在是莫卧儿帝国信德地区的首府,那里安葬着莫卧儿帝国数个王室成员,沙贾汗皇帝正在那里建造清zhen寺。

信德平原的北部是广阔的旁遮普平原,也称班贾布平原、上印度河平原,面积约26万平方公里(注:今分属巴基斯坦、印度)。在莫卧儿帝国统治印度大陆之前,旁遮普地区被称为“班吉那德”,阿克巴做了莫卧儿皇帝后,根据波斯人的习惯,将“班吉那德”改称“旁遮普”(也称班贾布)。旁遮普平原有2座著名的古城:

一座是木尔坦城(Multan),亚历山大大帝曾围困过该城。我国宋朝时期,YSL教苏菲派教士来到木尔坦后,它成了YSL教的传播中心,因此木尔坦是苏菲派的圣城。

另一座是拉合尔城(Lahore),唐朝玄奘西行曾途径这里,当时记载就是一座繁荣城镇。南宋开禧二年(1206年)为德里苏丹国的都城,南宋淳祐元年(1241年)被蒙古人占领,元朝天历二年(1329年)被察合台汗国占领,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被帖木儿帝国占领,并将控制权交给了木尔坦总督黑兹尔汗。永乐十二年(1414年),黑兹尔汗在拉合尔建立德里苏丹国的第四代王朝赛义德王朝。嘉靖三年(1524年)巴布尔占领拉合尔,以拉合尔为都城,建立了莫卧儿帝国。巴布尔的儿子胡马雍继承莫卧儿皇帝后不久,被阿富汗人舍尔沙击败。舍尔沙建立了苏尔王朝后占领了拉合尔。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胡马雍重新占领拉合尔。现在拉合尔是莫卧儿帝国旁遮普总督的驻扎地。

居住在旁遮普平原的主要是旁遮普人。旁遮普因先后被古雅利安人、波斯人、马其顿人、匈奴人、阿拉伯人、突厥人、蒙古人统治,因此他们的血统比较复杂,有些人还保持着白皮肤、蓝眼睛的欧洲人体貌,有的人变成了橄榄色皮肤,眼珠也不再是蓝色的,变成了黑色、棕色的了。旁遮普人的宗教信仰也比较混乱,原先都信奉婆罗门教,佛教兴起后,有些人改宗了佛教,印度教兴起后,有些人又信奉了印度教,突厥人入侵印度大陆后,有些人又改宗了YSL教;锡克教兴起后,有些人又信奉了锡克教。

锡克教是在我国弘治年间(1487-1505年)在旁遮普地区形成的新宗教,是在印度教虔诚派的基础上,吸收了YSL教的苏菲派有关教义后发展起来的。锡克教的经典是《阿底格兰特》,基本教义是公平正义、扶贫济弱、反对朝圣、宗教自由,宗旨是建立一个平等的、没有种姓制度的社会,提倡男女平等。

锡克教的第一代宗师那诺创立了锡克教团,在旁遮普地区宣扬锡克教的教义,信奉了锡克教的旁遮普人为了区别于信奉印度教、YSL教的教徒,就把自己称为“锡克人”。锡克教的第四代宗师拉姆达斯在拉合尔(Lahore)东100里的阿姆利则(Amritsar)建造了金庙,此后阿姆利则就成了锡克教的圣地。哈戈宾德做了锡克教的第六代宗师后,组建了一支有军事色彩的队伍,其武装人员经常与莫卧儿帝国的军队、印度教徒、伊斯兰教徒进行战斗。去年,哈戈宾德去世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万古天帝诀》更新?安装优品小说网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放弃 立即下载
目录
新书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