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小说 > 再造汉明 > 第35章 国丈爷周奎

第35章 国丈爷周奎(2/4)

目录
好书推荐: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视频广告!

再造汉明第35章 国丈爷周奎

24日),刘云龙、刘云豹和几个工人摇着船,装着1万块肥皂、5千盒润肤膏、300匹绸布,先来到了带城桥下塘街的“周府”。

带城桥下塘街靠近“十泉街”,十泉街两侧住着很多有钱人,这些人的府邸很大,因此在后世的十泉街就有很多“控保建筑”。

船到下塘街后,找到了“周府”。

周府的大门距带成河仅6米,中间就是下塘街。周府的门楼就有三跨,两侧是侧门,中间是大门。门楼高2丈,门前还有一对石狮。

刘云龙一看,心想这个地方不是后世的“苏州第十中学”吗?

后世的“苏州第十中学”是在崇祯帝的丈人周奎家的旧址上建校的。历史上,观前街天心桥的苏州织造局毁于战火后,清朝就在周奎家的旧址上重新设立离了“苏州织造局”,称为“南局”,而天心桥原有的“织造局”被苏州人称为“北局”。民国十七年,苏州振华女中搬入“苏州织造局南局”旧址,解放后,政府接办“振华女中”,改名为“苏州市女子中学”,1970年改名为“苏州第十中学”。

刘云龙忙告诉弟弟,这批肥皂、润肤膏是“国丈”周奎订购的。

弟弟问道:“什么叫‘国丈’?”

刘云龙告诉弟弟:“‘国丈’就是皇帝的老丈人,是皇家国戚。”

弟弟听后,瞪着双眼,伸了伸舌头,心想原来这个买家的来头这么大。

刘云豹上岸后,用手轻轻拍了几下门环。

过了一会儿,一个仆人开了门,问刘云豹是干嘛的?

刘云豹指了指船上的货物,说是来送货的。

仆人转身进去后不久,门口就来了一个身高约五尺二,年龄50多岁,身穿绸缎的汉子,身后跟着几个仆人。

刘云龙看到这个汉子后,知道这个人就是崇祯皇帝的丈人,也就是周皇后的父亲周奎。

周奎看到刘云豹后,说道:“小赤佬,怎么现在才把货送过来?”

刘云豹说道:“不是说元宵前吗?今天正好是元宵节,不算迟吧。”

周奎说道:“你再不送货过来,我得遣人去盘门西大街了。”

刘云豹说道:“国丈爷爷,这批货卸在那里?”

苏州有很多人知道周奎是“国丈”,因此刘云豹称周奎为“国丈爷爷”时,周奎也不觉得奇怪,他自己的外甥朱慈烺比刘云豹也小不了几岁。周奎指着院内说道:“把货卸到大厅里吧。”

几个工人开始卸货。周奎看见船上的绸缎,问道:“你们这些绸缎是哪来的?”

刘云龙说道:“我家自己织的呀。”

“你家自己织的?”

“嗯。”

“就是城南那家‘织业公司’?”

“对。”

“你把这些绸缎卖给我吧。”

“这些绸缎不能卖给你,是织造局的潘公公订购的。”

“我在阊门外买都买不到,他怎么能买到这么多绸缎?”

“他在10天前就预定了。”

“这样吧,这些绸缎我要了。”

“那潘公公那边......”

“没事,待会儿我和你一起去太监弄找他说明情况。”

卸完货后,刘云豹先回家了,刘云龙跟着周奎来到了位于天心桥(今苏州人民商场一带)的苏州织造局。

明朝在江南设有三大织造局,分别是江宁织造局(也称南京织造局)、苏州织造局、杭州织造局。江南三大织造局虽然都有给皇室做衣服的任务,但每个织造局的分工却各有不同。江宁织造擅长妆花织物的织造(如宋锦),另设有倭缎局和神帛堂;苏州织造以缂丝、仿宋锦和刺绣为主;杭州织造以绢、纺、绸、绉等轻薄类织物为主。

苏州织造局有245间房屋,87间用于织布,23间用于丝线的打络,14间用于染坊,72间用于打线。织造局内有1700多织匠,这些织匠是“在籍机匠”,由全国各地送来轮作,时间在3—5年,属于中yang徭役,织造期间不仅没有工钿,还缺少人身自由,与奴隶一般。苏州本地机匠如被征用,宁可折银,也不愿进入织造局。织造局内的“在籍机匠”经过3-5年的轮作,也多多少少学会了苏州棉纺、丝织的工艺和手法(保密配方除外),他们把这些技艺带回家乡,又提高了家乡的纺织水平。织造局有大使1人,副使2人,织布、打络、染作、打线各设司历1人,每个房间设堂长1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万古天帝诀》更新?安装优品小说网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放弃 立即下载
目录
新书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