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拉细机(3/4)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视频广告!
再造汉明第16章 拉细机
推到被卷绕的位置卷绕到纸筒上,锭子上的线在卷绕力的牵引下,从锭子上被拉了出来。待细线被卷完后,松开细横杆,线在张力作用下,又被锭杆的钩子勾住,接着再把推杆向后拉回二尺半,压下上压板,转动转轮......如此循环着。
他妈妈、妹妹看着车上的粗线被拉细、加捻、卷绕的整个过程,呆住了,半天说不出话来。刘云龙让妈妈来试试,于是他妈妈按照刘云龙的法子循环了几个来回。又让妹妹试了几次,她妹妹说,一点都不觉得吃力,很轻松的。
很快,16个锭子上的线用完了。刘云龙取下锭杆上的纸筒,把卷绕在纸筒上的线给妈妈看。妈妈看着拉细的线,细度均匀,至少比粗线要细2倍,说道:“以前我一天只能拉细1斤棉线。你这台机器太神奇了,一天可以拉细多少斤棉线。”
“一天可以拉16斤棉线。”
“可以拉这么多?”
“嗯。妈,我这个机器好不好?”
妈妈忙说道:“这个机器太好了。以后我就用这个机器拉细线”。
刘云龙的妈妈很清楚,以前一天连续纺粗线,2斤棉花纺2斤粗线,赚40文。如像这样一天拉细16斤棉线的话,就能赚1120文,一个月能赚文,即使按现在2000文换1两银子的话,可以赚近17两银子,一年的话就是200多两银子,再加上做肥皂、做润肤膏、做砂皮、做明胶赚的钱,从此,家里吃穿不愁了,二个儿子也不怕娶不到媳妇了。
刘万禄从外面回家后,看到家里突然冒出了一台机器。刘万禄一边听着大儿子的解释,一边围着这台机器看了几遍,又听了他娘子的说法,高兴地合不拢嘴。
晚饭时,大家一边吃饭,一边继续聊着这台机器。
明代尽管苏州经济发达,但绝大部分人在晚上还是吃稀饭的,以节省大米,即使官员,如他不贪腐的话,晚上也是吃稀饭,只有极少数的有钱人在晚上才有经济实力吃米饭。
父亲喝了一口酒,问道:“你不是说做你的木匠工具吗,怎么整了台拉细机出来。”
刘云龙笑道“机器不也是工具吗?”
父亲说道:“这倒也是工具。这是你师傅教你的?”
刘云龙答道:“是一个来中国做生意的外国人教我的。”
妹妹在旁边插话道:“那个外国人真有意思,不仅教你做笔,还教你做机器。”
刘云龙说道:“这个外国人本事很大,我只是学了一点点。”
妈妈问道:“以前没听你说起过还有个外国人师傅呀?”
刘云龙说道:“那是我跟师傅在苏州城里做木工的时候,遇到了那个外国人,他就教了我这些东西。”
父亲说道:“这个外国人确实有点本事。”
弟弟一边扒拉着碗里的稀饭,一边问道:“哥,我也要学木匠?”
刘云龙说道:“那谁来做肥皂?你还是管好你的肥皂作坊吧。”
父亲说道:“没活干的时候,你们还是要下地干活的。”
刘云龙说道:“爸,估计不会有空闲了。”
“怎么会没空闲时候了呢?”
“你要熬明胶,弟弟在管着肥皂坊,我要管着铁铺,还要做很多这样的机器,哪里会有空。”
“你最多做2台,一台你妈用,一台你妹妹用,多了,难道让我来纺线?”
妈妈听后,说道:“家里的地是不能荒废的,有空时你和我们一起纺线。”
“我也在赚钱,我熬的明胶已赚了不少钱了。”
刘云龙说道:“爸,你把你的明胶销售情况说一下呢。”
父亲就说道:“我买了桃子后,自己试了一下,还真比不用明胶的能多保鲜5-6天。我让枣市街的水果店、枫桥的纸坊试用后,水果店一下子向我订购了10斤,纸坊的掌柜说用了明胶做出来的纸确实好,不仅牢固不易撕碎,而且翻动纸张时有脆脆的响声,他也一下子向我订购了10斤,今后来订购明胶的掌柜会很多,我也能赚很多钱了。哎,只是家里的地要耽搁了。”
纸张生产时易产生污水,因此苏州的所有纸坊都不在城内,而是在枫桥、陆慕、新郭、横塘、木渎等郊外的城镇生产。
刘云龙问道:“你这5亩地,一年才出15石稻谷、5石麦子,值几个钱?”
苏州地区土地肥沃,所以不种双季稻,一年两熟。但明代还没有化肥可用,加上有病虫害,田地的亩产量还比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万古天帝诀》更新?安装优品小说网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