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砂皮(2/3)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视频广告!
再造汉明第14章 砂皮
个铁匠一起讨论铸模制造方法。他抽空还去了趟木渎金山浜。
自宋代开始,苏州很多桥梁、码头就使用花岗石来建造。这些花岗石都采自灵岩山东侧的几座山,从事采石的人都居住在木渎北侧的金山浜,故苏州人将采自这几座山的花岗石称为“金山石”。金山浜的人除了采石,还从事石匠,从制作磨盘到雕刻石像。
刘云龙找到一家石匠铺,让他们开凿一个磨盘,上、下二个石盘都开有8道同心的环形凹槽。
这个石匠铺拿到订单后,心想别人的磨盘都是斜纹的,怎么这个磨盘是几道环形凹槽?不过,既然有生意,做了就是了。
刘云龙让石匠铺在送磨盘时,顺便送个几十斤金山石石粉。
石匠铺里的石粉多得是,有粗粒,也有细粉。
经数次试验,7天后,轴承滚珠、外圈、内圈、保持架、轴承盖的模子都做出来了,几个铁匠将炉子里的青铜水烧注入模,待成型后,对内外圈不断进行锻打,将青铜里的气泡挤掉。待其冷却后,用夹具检验了一下外圈、内圈及其凹槽的圆度,精度在1\/20分以上,还是没达到要求。刘云龙让铁匠们继续改进铸模及锻打方式,几次试验后,轴承的圆度精度终于控制在了1\/20分之内。刘云龙看着青铜做的轴承内、外圈,心想今后有机会还要制作不锈钢轴承。
青铜滚珠也铸造出来了。大家看着青铜色的滚珠,心想这个滚珠外表比较粗糙,要达到刘云龙的圆度和光滑度就不知道用什么法子了。
刘云龙说,这个你们不用急,过二天磨具就送过来了。
几天后,金山浜的石匠铺按期把磨盘运了过来,还送来了200斤粗细不一的花岗石石屑,粗的为石粒,细的为石粉。
花岗石为全结晶结构的岩石,其富含二氧化硅,晶粒细而均匀、构造紧密,强度很高。
磨盘的底磨、面磨都很重,石匠和几个铁匠费了好大的功夫,才把磨盘抬到了河边的水车旁。
这几天,村里的稻正处于孕期,稻田处于干湿交替期,不需要天天灌水。
刘云龙检查了磨盘几个凹槽的同心度,符合要求,就把钱交给了石匠铺掌柜。石匠铺掌柜收了钱后,带着伙计就回去了。
铁匠们把磨盘放在了垫平的地上。待底磨盘装好后,刘云龙把一颗颗滚珠摆在底盘的凹槽里,撒上花岗石粗石粒,再把上磨盘装上,套上牛背,牛牵引着上磨盘转动,磨了一个时辰后,把上磨盘再抬下来,刘云龙检查了一下,滚珠圆度还不行。再盖上上磨盘后,又磨了一个时辰,这次大部分滚珠的圆度精度符合要求。
刘云龙把这些滚珠挑出来,让铁匠放到磨盘上继续再磨一个时辰,把圆度较差的滚珠,让铁匠拿回去回炉。又磨了一个时辰后,滚珠的圆度已全部达到要求,但表面圆整度、光洁度还是有点偏差。
贝喜鲁建议去玉器店租一个砣盘来对轴承内外架、滚珠进行打磨。
古代玉器制作是用砣机来打磨的,砣机是一个铁盘,研磨时将潮湿的刚玉砂撒在铁盘上,铁盘转动时,细砂将玉器表面磨平。玉器打磨后还需抛光,抛光时将潮湿的细刚玉粉撒在牛皮上,将牛皮盖在玉器需抛光的部位,用手按住牛皮不断地研磨。
刘云龙说,砣盘是玉器店的镇店之宝,而且刚玉砂来之不易,玉器店是不会借给我们用的。你们不要急,我自有办法。
刘云龙去阊门的一家店铺买了一些骨胶和精致棉布。
木匠制作木作时,有些木构件并不用榫头,而是用骨胶。骨胶是将牛骨放在锅里烧煮,烧煮时不能断水,但水也不能太多,一般需烧煮4天4夜,牛骨里的骨胶就被熬出来了。骨胶的粘结强度很高,但由于骨胶制作耗时,因此骨胶很贵,1斤骨胶要350文,只有万不得己时,木工才使用骨胶。
刘云龙拿着一些花岗石石粉,回到家里,用筛米粉的筛子将石粉再分筛,留在筛子里的是粗石粉,漏下筛子的是细石粉,将筛下来的细石粉浸在水里,再用绢布过滤,过滤下来的是更细的石粉,然后把石粉烘干。将买来的骨胶加热,待加温到70c时,将骨胶均匀地涂在已剪成方块的棉布上,然后迅速把几种花岗石的石粉铺在棉布上。待冷却后,花岗石石粒被牢牢地粘结在棉布上。十几张最原始的砂皮诞生了,分粗、中、细三种规格的砂皮。
刘云龙做好砂皮后,让铁匠们先用粗砂皮将轴承内外圈、滚珠进行研磨,特别是轴承上用于滚动滚珠的凹槽,再用细砂皮研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万古天帝诀》更新?安装优品小说网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