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6章 万(1/2)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视频广告!
穿越七零资本家大小姐搞事情第476章 万
被査先生严词拒绝了,文人的笔杆子就是武器,能兵不血刃,何须枪杆子。
不过顶端日报的几部小说确实给明报带来很大的阻碍,在抽调了几个经验丰富的枪手开始对《寻秦记》,《回到明朝当王爷》,《赘婿》三本小说开始分析,也就是扒文的时候。
发现这三本小说的世界观都非常大,这类题材的小说往往需要把大纲和细纲全部列出来,反复推敲修改才能下笔,否则盲目动笔一定会卡成狗。
也就是说,想要像顶端日报这样每天起码六千字的更新量,这三本小说基本上都是已经写完一半的,存稿量非常丰富,根本不怕断更。
问题是这样的体量没办法模仿,因为在小说未发表之前,这些枪手是不愿意无底薪创作的,谁能闭门造车半年多,就为写一部小说,写完还不能直接出版,得慢慢的发。
那这半年吃什么,喝什么?
让査先生拿钱养着枪手们更不现实,他连给枪手们发稿费,都是能抠一分就省一分呢,怎么可能舍得掏这个钱。
可现创作现发,又没那么厉害的脑洞,感觉底蕴深厚的明报,在一个后起之秀顶端日报面前,就像个乞丐一样可怜。
受波及最小的要数星岛日报,因为人家不是靠小说连载赚钱的,受众群体都是奔着时事新闻去的,虽然销量也也有降低,但总好过査先生这边急的跳脚,更好过东方日报偷鸡不成蚀把米。
在东方日报和顶端日报打的火热的时候,细心的读者发现了,今天顶端日报最后一篇连载下边写了一句话:明日上新,敬请期待!
好家伙,三本小说同时更新还不够,竟然要上第四本了,这个更新量和更新速度也太感人了吧。
报亭的老板们显然比读者们更激动,现在就开始纷纷打电话去顶端日报,提前预约订货量。
这两天因为顶端日报的火爆程度,报亭老板们也看出来了,要是他们自己不上门,顶端是绝对空不出手来给他们送货的。
最好的办法,就是上午一次性多进货,然后赶在上班族中午下班之前,根据销售情况再来一趟轩尼诗道补货,自助虽然累,总比等不着和美得卖好。
有人不理解,为什么要把报社开在这么贵的轩尼诗道上,而且闹市区开工厂也不方便啊。
如果齐耀祖在这就会告诉他们,因为这栋大厦是小爷自己的,空着也是空着,有钱难买爷乐意。
林珍娜觉得机遇与危机并存,东方日报这波正好给了自己乘风破浪的机会,应该趁热打铁,再搞个时尚杂志出来。
不过杂志印刷比报纸印刷的要求高了不是一星半点,现有的印刷机可做不到自己想要的效果,而且印刷厂的产能已经超负荷了,急需减压。
所以找人合作,或者新建一家印刷厂,就成了势在必行的事。
林珍娜首当其冲排除找人合作这一点,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眼下根基不稳,必须保持对所有人的怀疑, 绝不能轻信他人。
艾莉提出来,可以在圈内问一圈,有没有想要转让出售的印刷厂,哪怕只是印刷设备也行。
结果问了一圈,不是机器老旧,就是要求连厂房带工人一起买走的,林珍娜自然不会同意。
没办法,只能找上了猎头公司,付了一笔高昂的中介费后,跟一家樱花国的公司达成了合作,从那边购买二十台先进高效的印刷机器回来。
忙着重新安排流水线生产的同时,一本叫做《盗墓笔记》的书,悄然成为顶端日报最受欢迎的连载小说。
顶端日报发行的第十天,单日最高销售量是87万份,每日销售量已经稳定在55万份。
放在从前的香江报业,这是一个绝对不敢想的数字。
这一数字意味着顶端日报,成为报业的龙头老大。
当然了,这个位置得坐得稳才行,否则一闪而过的那叫流星,林珍娜要的是成为恒星。
一些经济型报纸开始分析顶端日报的潜力有多大,一番叽里呱啦的分析过后,得出潜力无限大的结论。
首先,顶端日报主流消费群体已定,绝大部分都是具有购买力的成年人,其次,顶端日报有自己的编辑部、新闻部、财务部和法务部,甚至有一家扩建后,算得上是全香江规模最大的大型印刷厂。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顶端日报从没被抵押过,也从未在任何一家银行贷款。
也就是说,顶端日报从筹建到现在全部都是私人投资的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万古天帝诀》更新?安装优品小说网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