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国富论(1/2)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视频广告!
重生三国:我在汉末当首富第34章 国富论
邢道荣在宜水放走曹操以后,便接受了曹操江夏太守和鄂侯的封赏,之后也再没有与刘备势力接触。不仅如此,他还在返回江夏以后迅速遣散了已经投靠刘备的军队。
他的这一系列行为,虽然还称不起是背叛,但这也足以让他不再被刘备势力视为“自己人”了。
因此这次南下,邢道荣并未大张旗鼓,只是带着张谦等少数几个人,以客商的身份南下长沙郡。
“将军……那个……东家,这长沙郡比我们上次来可好多了啊。”
张谦看着城中两侧商铺鳞次栉比,来往行人如流。虽然这些人们依旧是面黄肌瘦,衣衫褴褛的样子。但那瘦弱的脸上,却似乎多了一丝神采,破旧的衣服,也尽量打上了补丁,还浆洗的颇为干净。整个城市虽然依旧破败,但却已然有了一丝生机。
邢道荣在夏口练兵的时候就把张谦调了过去。莫说此时人们还不大会烧石炭,就算是在二十一世纪,煤气中毒死的人每年都有不少。
因此纵然这里有这么大的煤矿,能够买他们煤炭的人却也只有邢道荣一个人。不管在两郡中间的这个煤矿最终归了谁,煤矿里的煤还是只能卖给邢道荣的。
是以邢道荣一开始就没想着把张谦这个难得的亲信扔在这里,之前不过是为了让他在这锻炼一下,好顺利接管铁矿这个核心产业。
毕竟亲自管理产业的只能称为企业家,最多算是高级打工人。不能脱离个人劳动赚钱的人,有什么资格自称资本家?
“嘿嘿,刘豫州素有仁德之名,诸葛孔明天下奇才,恢复几个郡县的生产,那又有什么难的?只要平息战乱,轻徭薄赋,人民自会努力耕织以使自己保暖,再能让货物流通,则财富会自己增加,这样,地方就会富裕安定。”
邢道荣有意培养张谦,便对他详细解说道。
“东家,货物纵然流通,但却不还是那些货物吗?又并没有变多变少,却为何会增加资材?”
张谦疑惑的问道。
邢道荣微微一笑,流通产生财富的道理虽然是经济学的基础,但在亚当斯密以前,的确从来没有人将这个理论成体系的提出。张谦能问出这个问题,说明他的确是个可造之才。
“在南郡,粮价大约是每石四百钱左右,盐价却要每石万钱。这是因为南郡产粮而不产盐的缘故;至于广陵,则是粮价每石要三千钱,食盐俯拾皆是,一石盐也不过三百钱罢了。”
“这是因为天下之大,物产各不相同。南郡耕地多而不产盐,所以粮贱盐贵。而广陵则地处海滨,少产粮,却可煮海为盐。”
“若吾在南郡有粮百石,盐十石,在广陵有盐百石,粮十石。则吾产业共合钱二十万而已。若能将广陵之盐运到南郡,将南郡之粮运到广陵,则在南郡价值四万钱的粮食,登时变作三十万钱;而将广陵的百石盐运到南郡,亦可得几十倍的利润。”
“若此,我家中的粮、盐并没有变多,反而因为在路上运输而导致了损耗,但我的财产却几十倍的增加了。这就是商品流通以致财富增加的道理。”
“这食盐、粮食,都是百姓日常生活需要的东西。但其消费却有限度。一个人再有钱,肚量也是有限的,日食一斗,也就到了上限。因此南郡这样的地方,粮价便宜,农民便不愿意种太多的粮食。因为那只会让他们空耗力气。却并不能给他们带来收益。”
“而一旦商人大量的将南郡的粮食卖到广陵的时候,南郡的粮食价格因此而上涨,农人种地可以得利,他们才会想尽办法增多粮食的产量,自己去学习堆肥、溲种的技术,与邻人宗族一起开垦荒地,想尽办法增加粮食的产量。因为他们有利可图。”
“昔韩襄王使尚靳于秦也,秦宣太后语之曰:‘妾事先王也,先王以其髀加妾之身,妾困不疲也;尽置其身妾之上,而妾弗重也,何也?以其少有利焉。’盖不唯国家,小民亦如是也。欲使民勤为生息,当因势利导,使之有利可图。诚如是,纵欲使民不富,岂可得焉?”
“要知道官府的法度虽然能使百姓畏惧,但人心中的贪婪却能让百姓疯狂。人心中的贪婪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力量,就如同洪水一般无可阻挡。善于治政的官府和善于经营的商人都要像大禹治理洪水一样,学会因势利导,引导着这股力量为自己服务。”
“如此百姓生活富足,官府粮耒充实,商人也可以把各地珍奇的物品贩卖给这些富裕的百姓,从而谋取利益。如此,大同之世则不远也。”
“秦人欲使民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万古天帝诀》更新?安装优品小说网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