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小说 > 天马歌——陈炽传 > 第12章 蓼溪

第12章 蓼溪(2/4)

目录
好书推荐: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视频广告!

天马歌——陈炽传第12章 蓼溪

贼。公昆季约为内应。迨两军交锋,而金碎矣,贼遂成擒。余党捕公急,公昆季亦沉澜以殉。

飞凯旋,表请封上将军,命里人立庙祀之。

夫杀身报国,以御民患,忠烈之魂应与绵水并永。迄今人遗庙而凭吊,英气凛凛,犹穆然想见当年激昂慷慨伏义死难盛烈也。刘将军庙在吾祖居后,能镇安造福,吾族宗人祀之如祖考焉,故书其事于石碑,并载诸家乘云。

同里后学郡庠生赖传菁敬撰。

虽然作者只是个“郡庠生”,只是个本地秀才的文章,但陈炽读罢,深受教益。他没想到自己的家乡还出了这样的英雄,敢于舍生取义,深入虎穴。李铁面的故事,梅江边流传已久,他在私塾也听小伙伴们讲过。那个名叫麻斜的村子,就在他过渡的横江,朝里走就有一座大山,跟仰华山隔江相对,名叫莲华山。

不过,小伙伴们互相讲述,重点不在刘公的忠义勇敢,而是对李铁面的幻术充满好奇,比如传说他能撒豆成兵,比如口号一叫,山中虎狼都成了他的兵马。他们开始探讨,这些本领是否还有流传?虽然岳飞剿了他们,但还有一些余党逃走了,他们的武功同样值得向往。

陈炽第一次看到文章可以定型美好的传说。相对于伙伴们的讲述,这些文字的表达更加庄重肃穆、有章有法,事情的原委和人间的情感都得到梳理。这就是砚台之功。那些刻在石碑上的文字,都来自文房四宝。陈炽第一次课外阅读,就读到一则正儿八经的英烈传记。相对于小伙伴们嘴上的民间传说,这位蓼溪的郡庠生,更有文章家应有的端庄。

陈炽不知道,这其实是两位长辈布置的阅读题。提问开始了。爷爷问,看了刘公庙,读了庙碑,你联想到了《诗经》的什么作品?

五经,是陈炽刚学不久的内容。诗、书、礼、易、春秋,里头的内容大都是国家和天下的章法和秩序,其中《诗经》才能看到中国民间生活的影子,所以也最为陈炽喜爱。陈炽听到爷爷发问了,略加沉思,微笑着说,庙为刘公,我自然先想到了《公刘》,周国子民想念的先祖,开疆拓土的王者。但从感情来说,这碑文更吻合《甘棠》一诗。

爷爷颔首称赞,说,这刘十六郎开办水利,舍身救民,称得上是我们智乡的“公刘”,梅水边的“周公”,这碑上也说“祀之如祖考”。

作舟先生看到陈炽对《诗经》如此熟悉,就想考考陈炽对“四书五经”之外的文化知识。这就相当于后世考卷上的“加试题”了。他附和老同学泰骧赞过之后,转口对陈炽说,碑文是歌功颂德的文章,才高者不分门类,李白就是写碑文的高手,你读过李白的碑文吗?

爷爷听了,也觉得这道加试题有些超标。而陈炽却一点也不发愁。陈炽正好近期对《李太白全集》非常上心。这是爷爷的枕头书,本来不是私塾要讲的内容,但陈炽和爷爷住在一起,看到爷爷读得有劲,就不时抽出来偷偷看上几页,一来二去快要看完了。

但见陈炽从容对道,李白写的碑文我读过五六篇,有写赞美商朝忠臣的《比干碑》,也有赞美民间人物的《溧阳濑水贞义女碑铭》,更多是赞颂地方官员的碑文,如《天长节使鄂州刺史韦公德政碑》《武昌宰韩君去思颂碑》《虔城县令李公去思碑》。

作舟先生听罢,大为惊叹,说,你爷爷夸你少小富文史,真不是虚语啊!作舟先生接下来的话如果转换成现代人,大概就是这层意思:你不但读课堂上先生教的,还喜欢读课外书。爷爷一听,就知道陈炽翻了自己的枕头,心中大为欣喜。但作舟先生的试题又提级了。

读过什么,那只是开了眼界,悟到什么,才算是素质教育。作舟先生对陈炽说,那你来说说,这《刘公庙碑》,跟李白的碑文有什么不同?

陈炽这次思考的时间更长了。这确实需要思考的时间。他喜欢李白的碑文,但不知好在何处。经先生一提,跟当地文人的作品一比较,陈炽立即就开悟了!

陈炽心潮澎湃,为突然长出来的智慧而高兴。

陈炽意气飞扬,指指眼前的庙碑,又指指庙外的江山,说,开头就没法比!李白的碑文,开头总是先讲讲国家的教化,讲讲天下的礼义,立意高远。他写贞女,开头就是“唐皇叶有六圣,再造八极,镜照万方,幽明感熙,天秩有礼”,他写地方官,先来一句“太虚既张,惟天之长”,“仲尼,大圣也,宰中都而四方取则”,“王者立国君人,聚散六合,咸土以百里,雷其威声”。李白纵横开合,时空开阔,类比得当,论说精到,既开人天眼,又给人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万古天帝诀》更新?安装优品小说网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放弃 立即下载
目录
新书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