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9、第 139 章(2/4)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视频广告!
[三国]嘉年139、第 139 章
其虚耗,以攸之见,不如早日退军,再以荆州为基,徐徐图之。”
荀攸并非好言善辩之人,所以当他主动开口长篇大论时,必是到了有些话不得不说的时候。而有荀攸旗帜鲜明的主张暂且退军,主和派呼声立即高了不少,议事的重心逐渐往如何退军转移,似乎一切已成定局。
曹操沉着脸听了会儿众人的议论。他一直没有开口,看不出他究竟是想继续打还是想退,等到众人议论声渐熄,曹操才开口道:“子桓、子建,你们各自有何看法?”又对曹彰道,“子文就不必了,孤知道你想打仗。”
曹彰哈哈一笑,露出颗虎牙:“还是父亲了解我。”
曹丕垂眸沉思起来。荀攸刚才的话已经将情势说得十分清楚,而其他人就算对撤军提出异议,也多是咽不下这口气的武人。按理说,撤军之议,应是定局。但曹丕也十分清楚,尽管退兵于理应当,于情,却并不得父亲的心。否则,父亲就不会让议事持续这么久,更不会再听他与子建的看法。
若是想讨父亲的欢心,他理应出声反对,可却一时想不到合适的理由。亦或者,可能根本就没有合适的理由,否则郭嘉应当早已起身为父亲力驳众议。
在曹丕还在衡量取舍时,已被曹植抢了先机:
“父亲,植以为当撤军。”
“理由为何?”
“植才疏学浅,所思所想远不如诸位先生周全。父亲率大军久征南土,难免有宵小之徒见朝堂空虚,趁机兴风作浪,但依植之见,眼前与江东之胜负是小,北方的安稳才是大事。因此植也赞同退兵。”
曹植说完,有心巴结这位炙手可热的四公子的人也好,真心想要劝促退兵的人也好,都连声附和。然即使退兵的呼声已呈一面倒的局面,最终,曹操也没有如众人所愿下退兵的命令:
“郭奉孝留下,其他人都退下吧。”
众人起身行礼,而后稀稀拉拉的走出大帐。杨修刻意走的快了些,出了大帐,果然看到曹植在偏处等他:
“先生,植方才说退兵,父亲似乎不太高兴。”
杨修指了指帐子,示意他们边走边说:
“如今江东孙氏对主公,就是块鸡肋,弃之不舍,嚼之呢又无味。主公不退兵,无非是内心还赌着气,子建你主张退军,主公这口气就顺不了,不高兴很正常。”
曹植轻叹口气:“可为了父亲一口气,与江东在此僵持,真的是百害而无一利。”
“主公虽然是个性情中人,但更是心系天下的豪杰,退兵之害,主公早就心知肚明。”杨修闻此笑道,“所以,今日子建提退兵会惹得主公一时不快,但等此事过去主公的气消了之后,定会想起你在议事时的果决,更会对你另眼相看。”而曹丕在议事时的优柔寡断也会一并被想起,让曹操更加对自己这位嫡长子不满。
但曹植虽然决定力争嗣子位,却不喜欢任何人在他面前说曹丕的坏话,所以这后半句,杨修只会咽在肚子里,暗帮曹植谋划。
曹植驻足想了想,摇摇头:“那些事都是后话。植现在只希望父亲能尽快下令退兵,托得久了,恐酿赤壁之灾。”
“这一点,子建请放心,修已有方法。”说到此,杨修压低了声音,“军中除了几位将军外,想退兵者大有其人,而更多的,是要模棱两可的人。修只要让那些模棱两可的人确信主公尽管现在犹豫,实则已有退兵的打算,再说动他们回去收拾行囊。主公看到这么多人都归心似箭,自然也不会再以小失大,定会立刻决心退兵。”
“这会不会……”
“子建可还记得方才修将现下局面比作了何?”
“先生说是……鸡肋?”
“军中辛苦,修自当去嘱托士卒,为主公准备些独到的吃食。这件事就交给修,子建且安心等着看吧。”
说完,杨修抬脚就向开始起炊的士兵走去,曹植拦而未及,看着杨修远去的身影,良久,不由又叹了口气。
曹植与杨修在议事一结束就聚到了一起,而曹丕这边亦不例外。不过不同于曹植主动在帐外等着杨修,曹丕待出了大帐,直接回到了自己的营帐,司马懿不得不主动找上门去。
“丕知道你要说什么。”司马懿踏入帐中,却是曹丕先开了口,“说丕思虑太重,说丕优柔寡断,说丕让子建占了先机。”
“懿本是要说这些,既然你自己明白,懿就不多说了。”司马懿走到曹丕面前,“但懿并不认为,让主公觉得你优柔寡断是件坏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万古天帝诀》更新?安装优品小说网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