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中国的情缘(1/23)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视频广告!
皮尔·卡丹与中国的情缘
我相信中国的未来,我相信中国人的智慧。--皮尔·卡丹
始于挂毯的中国情
1976年,中国轻工产品博览会在巴黎举行。在宽阔的大厅里,有一幅长宽各4米的巨幅艺术挂毯《万里长城》吸引了众多人的眼光。
挂毯展示出的宏伟的造型,磅礴的气势,使正在参观的皮尔·卡丹受到了强烈的震撼。他不惜巨资买下了它,并把它陈列在卡丹文化中心,与此同时,不一样的东方文化也进驻到这位西方艺术家的心里。
为了能够进驻中国,让东西方文化在一起融洽交汇,卡丹先生选中了挂毯作者的夫人宋怀佳女士作为他的代表,并常驻中国。
皮尔·卡丹在1978年开始向中国投资时,不少法国朋友甚至嘲笑他:“中国是个文化沙漠,没有时装,只有灰黑一色的男女装,而且中国人不会掏给你一分钱。”
但这位才华横溢的设计师一下子觉得中国市场早晚有一天时装业会非常发达,当卡丹预见到这个文明古国蕴藏的商机时,听说了消息的欧洲同行多是持怀疑的态度观望着他。
在17世纪时,法国的传教士利玛窦,为了促进欧洲与这个神秘而又古老的东方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他的名字也被列入中国史册。
300多年后,皮尔·卡丹这位年过半百的欧洲人再次走进了这块既古老又年轻的土地。皮尔·卡丹是一个喜欢冒险,并具有创新精神的人。
皮尔·卡丹来中国之前,这个古老神秘的国度对他来说一切都是陌生的,而当时的中国人对他同样是一无所知。
皮尔·卡丹第一次来中国是因为一个梦。
那是一幅充满希望的画面:他梦见自己在中国卖纽扣。那时中国是一个拥有10亿人口的大国,他在梦中数着他们的大衣、裤子、衬衫等所需要的纽扣数量,如果按每人每年需要50颗纽扣来计算的话,那么整个国家一年就需要500亿颗纽扣,这是多么巨大的市场啊!
1978年,中国刚刚开放,外国人还不能自由进出中国,他让自己的公司组织了一个旅游团。就这样,皮尔·卡丹终于得到以游客身份进入中国的许可。
一个老外身穿黑色毛料大衣,脖子上随意搭条围巾,手插在兜里,气宇轩昂地走在北京的大街上,吸引了周围所有人的目光,这就是皮尔·卡丹第一次来中国时的情景。他第一次登上了长城,第一次走进了神秘而宏大的故宫。
他是第一位来到中国的欧洲服装设计师。此时的皮尔·卡丹已两次获得法国时装界最高荣誉奖“金顶针奖”。他设计的时装风靡欧洲,同时完成了从高级时装秀“落地”至普通市民中间的转变;他旗下的产业已增加了家具、灯具、装饰品等类别,法国古董级餐厅马克西姆亦被他巨资吞下。
而这时候的中国满街都是军便装和中山装,甚至不好分辨男女,人们不知时尚为何物。
当那次皮尔·卡丹来中国时,工作人员看到“服装设计师”这个身份一下子就蒙了,不知道应该以什么规格接待。
工作人员经过了解,皮尔·卡丹以往出访各国都有政府要员宴请,左右为难只好去请示领导。领导琢磨半天说:“不就是个裁缝吗,还要红地毯迎接?”
可就是这个“裁缝”,成为了中国时尚界的第一位老师,甚至影响了一个时代的中国人的审美。他亲自挑选出了中国第一批模特,又组建了中国第一支模特队,还把这些姑娘带到了法国进行表演。
皮尔·卡丹回忆说:“第一次去中国时,我到了许多地方,去看不同的工厂。中国老百姓非常容易相处。跟他们在一起,你可以得到很明确的答案。一杯酒下去就会袒露心声,就成了朋友。我是第一个让中国人了解什么叫时尚的西方人。我很像马可·波罗,因为我们都具有冒险精神。”
1979年4月,皮尔·卡丹受邀再次来到中国,他举办了中国有史以来第一个国外品牌的时装展示会。他让中国观众第一次看到了外国时装设计师的服装表演,从没有过类似经验的中国,以十分慎重的态度应对,入场券被严格控制,只限于外贸与服装界人士“内部观摩”。
在北京民族文化宫一个临时搭起的T型台上,新中国第一场时装表演上演了。皮尔·卡丹带来的8个法国模特和4个日本模特,在流行音乐的伴奏下走起了猫步,台下的人们穿着蓝灰制服,屏住呼吸观看。
当一位金发女模特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万古天帝诀》更新?安装优品小说网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