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000095 纯属扯淡(2/3)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视频广告!
血汉正文 000095 纯属扯淡
,巍峨祁连,一时之间竟然是全部成为了鲜卑牧羊纵马之地,檀石槐的赫赫战功,终于是达到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地步。
轻轻松松的统一了长城以北的草原大漠,曾经壮怀激烈的檀石槐变成了野心勃勃的鲜卑大王,他的雄心壮志在不知不觉之中也是更大了,这个时候他的目标已经不仅仅是在草原上纵横驰骋了,鲜卑人的兵锋转而南下,直指已经歌舞升平20多年的东汉帝国。
公元156年,永寿二年,檀石槐亲自率领鲜卑骑兵进犯东汉帝国的云中郡,从此正式拉开了鲜卑和东汉之间浴血奋战的序幕。
158年,汉延熹二年,鲜卑侵扰东汉北疆,匈奴中郎将张奂率领南单于出塞击之,斩首二百级;159年,汉延熹三年,檀石槐率兵进攻雁门关,杀死帝国边防将士数百人,趾高气昂的抄掠而去;164年,延熹六年夏天,鲜卑千余骑袭扰辽东属国;167年,延熹九年,檀石槐率领人马入寇九郡,杀掠无算,张奂率军迎击,檀石槐竟然是见好就收的逃跑了。
在近十年的战斗之中,东汉帝国多多少少还能取得面子上的胜利,可是到了檀石槐后期,随着帝国内乱而逃奔鲜卑的汉人越来越多,这种情况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这些人带去了当时最先进的谋略和科技,这些人帮助檀石槐学会了诡计多端的兵不厌诈,鲜卑逐渐的把自己游牧民族的特性逐步发挥到了极致,东汉帝国已经是无能为力了,就连与鲜卑作战时候屡试不爽的以夷治夷,经过这些汉奸的讲解分析都变得没有用了。
说起来还是因为东汉帝国前期政策非常软弱的缘故,王公大臣在檀石槐刚刚崛起的时候醉生梦死,任由自己的盟友扶余、肃慎等等异族被鲜卑大军支离破碎,等到大火烧到自己头上了才是恍然大悟,可是这个时候,东汉帝国已经是到了不胜其扰的地步。
就在这个死生存亡的关键时刻,有些皇亲国戚终于又想起来了和亲的老套路,于是敲锣打鼓的遣使持印,郑重其事的绶封檀石槐为鲜卑大王,想要与鲜卑人和亲。。。
说起来,檀石槐确实是一个爱江山不爱美人的枭雄,终其一生只有两个不成器的儿子,年幼时候的孤苦伶仃没有让他坚而不久,东汉帝国的和亲政策也没有让他举而不坚,檀石槐痛快淋漓的仰天一笑,断然拒绝了大汉王廷递过来的橄榄枝。
檀石槐在张家口厉兵秣马,自以为是的把鲜卑人分为三部------从右北平郡以东至辽东郡,接连扶余、濊貊二十余邑为东部;从右北平郡以西至上谷郡十余邑为中部;从上谷郡以西至敦煌郡、乌孙二十余邑为西部;虎视眈眈的看着洛阳,鲜卑之火愈燃愈烈!
与此同时,东汉帝国内部仍然是有着不同的声音,以议郎蔡邕为首的主守派,认为鲜卑兵利马疾、过于匈奴,在战场上来如飞鸟、去如绝弦,而且东汉帝国的情况已经远远比不上汉武盛世,如果主动攻击无疑是以卵击石的自寻烦恼。
------一句话,蔡邕的意思就是说我们要以守为主,固本培元,诱敌而乱,一击而溃,或者是老老实实的坚壁清野就可以了。
另外还有以辽东太守夏育为首的主战派,这个家伙认为自己曾经和鲜卑作战并且有过获胜的经验,所以狂妄自大的想要毕其功于一役,大言不惭的把战争当成了一场游戏一场梦,“征集幽州诸郡兵出塞击之,今冬明春,必然能够消灭鲜卑檀石槐!”
平心而论,蔡邕的建议虽然是失之老成,却是解救已经内忧外患的东汉帝国的良策,虽然说不能根绝鲜卑檀石槐的入侵,却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东汉北部边疆的压力。
可是汉灵帝血气方刚,盛怒之下不辩明细,断然采用了夏育的方案,公元177年,“遂遣夏育出高柳,田晏出云中,臧旻出雁门,各将万骑,三路大军出塞达二千余里。。。”
呵呵,不破楼兰终不还,看起来好像是颇有汉武帝三军并出,讨伐匈奴的气势。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云中郡的主帅田晏本来是护羌校尉,因为触犯了刑法而被夺官削职,说起来将功赎罪当然也是无可厚非的事情,可是糟糕就糟糕在这个家伙的官瘾极大,为了能够继续在宦途上更上一层楼,死心塌地的巴结中常侍大宦官王甫,王甫应该是拿了田晏的不少好处,所以在灵帝面前极力主张出兵,而且奏请灵帝以田晏为主将…
呜呼哀哉,这些为将者居然把举国大战当做是自己晋升的捷径,所率部队的命运也就是可想而知了。
檀石槐得知汉军出击的消息以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万古天帝诀》更新?安装优品小说网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