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部、烽火漫西山 第九十六章(1/2)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视频广告!
绝命七星第四部、烽火漫西山 第九十六章
电脑终于修好了,小说继续更新,今天更新两章,把昨天的补回来。这是第一章,下午再发一章
第九十六章、清明之后是谷雨,谷雨,顾名思义,播谷降雨是也。黑土地的农民,在这个时代全是望天吃饭,若老天爷不赏下这几滴雨来,那就要活活饿一年。
古语有云:清明断雪、谷雨断霜。这霜雪一停就到了种地的时候,谁家的汉子在这时候还趴在被窝里睡到大天亮,那全村的老少爷们都指着你的脊梁骂,懒鬼穷命活该饿死!
所谓春种秋收,这个时代的农民一年当中最忙的就是这两季。张北斗与闷头是中午出的同昌城,一路向西直奔西山地界。这一路上看得最多的就是在田间地头忙忙碌碌的农民,到了这时候许多人家为了赶上这播种的一季,根本不回家,就在地头搭个窝棚,吃住全在里面。
因为地理的关系,东北地硬,有许多农作物在东北都并不适应。通常来说,老百姓种得最多的就是高梁、玉米。这高梁和玉米,在农作物中的地位,就相当于钱币当中的大洋一样,啥东西都贬值,唯有大洋不贬值。庄稼地里,这高梁、玉米也一直是属于“硬通货”,东北军在的时候,收的就是高梁和玉米,其他的如“地瓜、土豆”则是二等粮。
而去年鬼子进了同昌之后,第一件事就是派出鬼子兵和伪军,先把老百姓刚刚收上来的高梁和玉米强抢一空,保证了鬼子在同昌这一冬的用粮之外,又一车一车的往锦州运。
小鬼子抢粮食,那真叫一个干净。东北军在的时候也征粮,但管咋说还给老百姓留一口冬粮,不至于饿死。小鬼子却是不同,只要能看见的粮食,一粒都不留。就去年这一个冬天里,不用细数,不下几百户人家就是活活饿死在这个冬天的。
所以今年老百姓多了个心眼,谷雨一到,没有象往年那样立刻就开始种高梁和玉米,而是先种了一茬谷子。谷子是东北最普遍的庄稼,谷子成熟之后打出来的就是人们最常见的小米,一般来说小米军队是不收的,它的价值比地瓜还低。而老百姓则就是指着这口小米来熬过漫漫的冬日了。
小米不抗饿,两碗小米粥下肚,顶不上半碗苞米茬子。要在往年,老百姓是舍不得拿出好好的土地种小米的,如今也是被逼无奈,知道唯有种这小米,是鬼子看不上眼的。
也有种糜子的,糜子的学名叫黍子,糜子成熟以后打出下来的叫“粘小米”也叫“粘黄米”,也就是东北人在冬天用来包粘饽饽的粘米。要说经济价值的话,糜子就比谷子还低,但包成粘饽饽之后,在滴水成冰的东北,冻得硬梆梆的粘饽饽是最好保存的,也是老百姓最后的冬粮。
但不管种啥,吃的苦、流的汗都是一样的多的。张北斗和闷头虽然与乡间的农民相比,算是“城里孩子”吧,可也没到那五谷不分的地步,一看老百姓不种高梁却改种糜子,心里也是暗暗摇头。
不过这还算是好的,一门心思种谷子、糜子的,在乡间农家就算是不错的人家了,他们多少还算有块地呢。而事实上在同昌的民间,八成以上的农民是没有地的,种的全是地主家的地,辛苦了一年,到头来九成的粮食要交给东家。一颗汗珠子掉地上摔成八瓣,那地却不是自己的,又有啥办法?
相比之下,张北斗和闷头要去的西山地界,在同昌就算不错了。西山地界在整个同昌地型最复杂的地方,尤其是其中的鹰帽山和猴儿山,都属于医巫闾山的余脉,是非常典型的东北丘陵地带。
在这种地带的山并不是很高,但是地势却极是险要,绝壁横生、古树交错,其间甚至能找到活了千年以上的古树。
从同昌出西门沿官路直走,几十里路之后就是半拉山子的山口。这半拉山子的地势就极为奇特,就仿佛是一座整山被天神从正从中央用巨斧活活劈开,在山间开出一条路来,半拉山子也由此得名。
这半拉山子就是西山的门户,过了半拉山往西就是鹰帽山,往北就是猴儿山,而在这两山环抱之下唯一一块地势平坦之处,就是牛马会所在的刘龙台。
从军事上讲,刘龙台就是一块绝地,三面皆山,前面则只有半拉山这一条天险般的出路。如果被人堵在里面,那想跑都跑不了。
可是对于土匪、胡子、马帮来说,这样的地势对他们的帮助太大了,正是进可攻退可守。想打,就守在半拉山打,打不过就退到深山里去,一旦进入到了医巫闾山里,那真是神仙也抓不住他们了。
在同昌地界,西山自古就是胡子丛生的地方,由古到今一天都没消停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万古天帝诀》更新?安装优品小说网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