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远洋海贸(2/3)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视频广告!
雄霸战国第39章 远洋海贸
这个时代,日本正开始步入弥生时代的早期。原本发展缓慢的古日本,社会开始飞速地发展。稻作农业开始大规模的推广,各种铁器、石器、铜器,陶器开始普通的使用。特别是稻作农业和陶器的大规模使用,以及定居村落的出现,是日本弥生时代的主要标志。
让张佑意外的是,这个时代,这些越人海商,称呼日本人并不是什么倭或者是其他称呼,而是称之为东海外越之地。
当然,这个时代的外越,并不是单指日本,而是一个很广泛的称谓。按照这些海商的介绍,在越国国家发展的过程中,经常出现残酷血腥的政治斗争。那些政治斗争的失败者,经常会驾驶着海船,逃入东海,然后向北向东向南等方向找到一些蛮荒少人或者无人海岛落脚定居,或者找南边越国鞭长莫及之地落脚定居。另外也有一些在国内生活没有着落的人,到海外寻找新的落脚点。范围包括从北面的日本朝鲜到南面福建台湾广东越南等地。这些外逃的越人,就被统称为外越[1]。
这些外越在通常的情况下,都是大陆上的内越保持着一定的联系,并且常年有商业常往。最近的外越,就是舟山群岛上的居民。不过,这个时期,舟山群岛上的居民,已经渐渐地重新服从越国会稽中央朝廷的管理,又重新成为内越了。中央朝廷也在舟山群岛上设立了甬句东乡治所,进行管理。
所有的这些当时还是蛮荒之地当中,受外越影响最大的,还是日本。一方面是日本离越国本土较远,一旦逃入此地,越国当权派就不大可能追击到此。所以外越逃到此处,基本上就安全了,另一方面是日本当时已经有了绳纹文化,有一定的文明基础和社会人口基础,而逃来此处的越人,文明上高于当地绳纹人,这使得他们一方面较容易取得立足之地,另一方面较容易地取得比较优势的经济社会地位。
那些移入日本的越人,带去了稻作农业,竹木建造的干栏式房屋,陶器,铁器,铜器等家具,还有定居村落制度,把日本直接从原始社会的绳纹时代带入农业文明的弥生时代,并且还建立了好几个比较原始的外越小国。
由于距离较远,鞭长莫及,同时也由于已经威胁不到自己。因此,位于会稽的越国中央朝廷,都承认那些外越建立的国家,并且还对他们的君主进行册封。并且这些外越,长期以来,都与本土的内越,维持着一种同族间的密切联系。每年双方都有一次乘着季风进行的远洋海贸活动。
当然,这个时代,进行远洋海贸活动,也是极其危险的。据姒东海的介绍,每次船队出海,十条船至少有三条船会出事甚至直接被风散,迷路失踪,再也没回来。也至少会有三成海员水手会在路上身亡,葬身海底。
不过,虽然如此沿路如此危险,牺牲如此惨重,但还是有越人不断地前赴后继,一次又一次走向大海,进行海洋贸易。输出一船又一船的货物,输入一船又一船的财富。据姒东海所言,句章才十二支船队,每支船队才几十条船只,还是比较少的。在会稽后海港,有三四十支船队,每支船队都有几十近百条船只,每年除了与日本进行一次的远洋贸易之外,还与中原国家齐,楚,魏等国进行商业交流。
至于对于会葬身海底的事情,说起这个,姒东海一脸悲壮加自豪说道:“驾舟于海上,与风浪搏击,求取富贵。才是一个大好男儿应有作为也。所谓富贵险中求嘛。即使不幸葬身海底,喂了鱼鳖,也是得其所哉。那也是一个男儿应有之归宿。男儿岂能如妇人一般,老死床榻,归葬土坑,最后落个让蚁虫啃食的下场?大海,才是大好男儿应有之归宿啊!!!”
张佑不由得心神凛然,没想到越人会有这么浓重的大海情结。至少这姒东海也很浓重的海洋情结,有一股子海上英雄的浪漫主义情怀。至少张佑他自己就没有这么年轻就归宿于大海的想法。看起来,这些越人,是中国最早走向海洋的民族,至少是其中之一。其他的吴人,齐人可能也是最早走向海洋的民族,但他们的步伐至少没有这么坚定,神情也没这么狂热。
不过,张佑虽然没有归宿大海的想法,但想到中国金银等贵金属的缺乏,导致中国历史上货币体系始终无法确立,货币经济无法发展。而日本一般金属矿产都缺,但金银贵金属却储量很丰富,也不由得眼热起来。这要是自己现在到日本找到金银矿产,那自己可就发大了。反正这个时候,日本还是蛮荒一片,甚至连一个像样的国家都没有,只有一些部落联盟式的小国,还是大都是外越建立的。到那里挖矿,甚至连抢都算不上,无主之地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万古天帝诀》更新?安装优品小说网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