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现代言情 > 少帅,夫人又要闹离婚 > 第369章 第三百六十九章 晋镇(二)

第369章 第三百六十九章 晋镇(二)(1/2)

目录
好书推荐: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视频广告!

少帅,夫人又要闹离婚第369章 第三百六十九章 晋镇(二)

傍晚,济时笑嘻嘻地回来了,一问,果然是为办中学的事。

原来下午那几个人是附近驻军省保安二团的,其中一个还是团长。因为附近县城即将沦陷,城里所有学校实际已经不解自散,学生和老师们纷纷逃难到了乡村,乡绅们商议着总要让孩子有个复学的机会才好。

团长还说,看眼下形势,日本人实力强大,锋芒很健,中日这场战争非短期可获胜,培养长期抗战人才就是一件很急迫的事情。

如今县长已不知去向,县里那些机构名存实亡,保安团既是维持这一片地方治安的,出面促成此事也是义不容辞。

金花说:“怎么就找到你头上来了呢?”

毕济时仍旧笑嘻嘻地:“哪里是找我呢?他们看中了咱们祠堂那一片房子,商议着或租或买,要我出面跟族中人做个联络。”

金花拍着胸口说:“这一下午我都悬着个心,以为军队跟日本人开仗,要征你去当军医呢。”

毕济时听到这里,就不免望了诒云一眼,笑着对金花说:“我只会中医,不像苏小姐会西医,还能治外伤,人家要我去有个什么用?真要能有用,我倒也巴不得有个为国效力的机会。”

诒云看出了金花的担忧,就帮着插嘴道:“你帮他们办抗日中学,当个校董什么的,也就是为国效力了。那些家里有孩子读书的,哪个不敬你谢你。”

毕济时听诒云说到这句话,忽然想起什么,问诒云:“苏小姐,你家琦君、行知,原先在城里怕也马上要读中学了吧?”

诒云叹口气:“怎么不是呢?这俩孩子是跳级念的,进度比旁人要快,照着这会怕是该进中学了。等我们再回城里,还不知是一年两年、三年四年的事呢。只怕原先学的那点东西,又送还老师去了。”

毕济时说:“我倒有个主意,苏小姐干脆也别到昆城去了,就在晋镇住着,中学办起来,孩子们读书不是方便?反正是逃难,住哪儿不是住?”

金花一拍手:“这是最好!等下子傲霜知道了,还不知喜成什么样儿呢。济时,你是不知道,这几天傲霜和琦君好得一刻也离不开,两个人从早到晚趴在一块儿描画剪纸的。”

诒云沉吟不语,在晋镇住了这几天,她心里倒的确很喜欢这个地方。只是她与毕家人,到底只是因为毕妈这层关系才认识,并没有十分了不起的交情,毕济时这么说,是顺便的客气话呢,还是真心相邀?

若真心相邀,又会不会有什么隐情在内?诒云一个年轻寡妇,带着水葱儿般的一双儿女,事事处处不能不防。

毕济时这个人生性爽朗,见诒云犹犹豫豫的样子,以为诒云是不肯住在毕家叨扰别人,就说:“我家在镇边上有一处飨堂,空着也是白空着,正思量要招些房客,苏小姐苦想去住,倒是合适。”

金花就怂恿道:“苏小姐,你不妨去看看,那地方背靠河边,屋前不远就是通城里的大路,旁边有松林有竹园,景致是好得没话说了。要在城里,怕是再找不到那样一处地方的呢。”

诒云却不过他夫妻二人的盛情,答应去看看再说。毕济时当即就推着事情往下走,要陪着诒云往镇边上走。

那毕氏飨堂,坐落在毕家墓园旁边。最早毕氏曾祖在前清为官,于墓园旁树立节孝石牌坊,同时建造了四合院的毕氏飨堂。飨堂四周遍植松竹,时令虽已到秋季,苍松翠柏依旧风声飒飒,清香飘溢,满耳满眼的幽静宁馨。

进门之后,朝南是三间大殿,中悬横额“春露秋霜”,是供奉祖先本主神位的,有一股陈年幽香淡淡地飘出。两旁有厢房六间,都打扫得窗明几净,房间里也有桌椅床铺之类。

毕济时告诉诒云说,当年昆城名秀才陈公定余曾定居这飨堂几十年,设馆授课,他父辈和他自己幼时都是在此启蒙的。

诒云嗅嗅鼻子说,怪不得有一股纸墨清香啊!心里对这厢房就喜欢了几分。

门口的一间耳房里,此时出来了一位须发皆白的老人,手里拿一把园艺工才用的大剪刀,佝偻了腰背,精神却还健旺的样子。看见毕济时,他就站住,解释说:“我修修墓园里那几棵冬青树去。”

毕济时只点一点头,并不答话,扭头告诉诒云:“这是飨堂里看园子的孤佬儿,在这里也住了几十年了。”

诒云抢先招呼一声:“毕老爹!”

老头儿却是不理,毕济时笑着对诒云说:“他耳朵聋,听不见的。”

说着,他就走前几步,趴在老头儿耳朵边上,大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万古天帝诀》更新?安装优品小说网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放弃 立即下载
目录
新书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