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其他国家与地区佛教史(1/7)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视频广告!
佛教历史第十五章 其他国家与地区佛教史
一、东南亚国家和澳大利亚、非洲佛教史
(一)越南佛教史佛教传入越南,约在公元2世纪末,由中国的牟子[1]、康僧会[2]等人,将佛法传到交趾一带(今越南北部)。10至14世纪,由于李、陈王朝[3]的护持,佛教达于鼎盛,并以中国南宗禅为主流。17世纪,净土宗取代了禅宗的地位。19世纪末,因法国的占领而使佛教衰微,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越南独立,佛教才逐渐复苏。
近代的越南佛教因有心珠、素莲、智海、玄微、一行等诸位法师的修寺兴学、创办杂志和成立佛教组织,才带动了佛教的发展。1963年,南越(越南共和国)总统吴庭艳为维护天主教而破坏佛教,不允许佛诞节悬挂教旗事件,造成广德等七位僧人的引火殉教[4]。1975年,越南南北统一前后,随着移民世界各国,越南佛教便传到法、美、澳等国。
(二)菲律宾佛教史公元8至13世纪,佛教随着印度尼西亚室利佛逝王朝的力量传入此地,可惜尚未生根,伊斯兰教就跟着东来。尔后,西班牙的殖民主义者更挟天主教的威势,强迫人民放弃固有信仰,幼弱的古菲律宾佛教至此消灭。菲律宾成为远东唯一的天主教国家。
近代菲律宾的佛教随华侨而传入。1931年,“旅菲中华佛学研究会”成立,不久,性愿、瑞今等法师创建第一座正信寺宇——信愿寺。尔后,念佛共修、佛经讲座及社会教育、福利、慈善等事业陆续展开。1989年起,佛光山前往弘法,建有佛光讲堂、慈恩寺及多所佛光缘,国际佛光会亦于此设立协会,使得原来只弘扬于华侨之间的佛教,更广及于菲律宾民众之中。
(三)新加坡佛教史新加坡居马来半岛南端,华人占全国人口的四分之三,因此中国大乘佛法在此流传甚广,尤受中国闽、粤影响为甚,故有禅、净两大派的形成。南传上座部佛教因锡兰(今斯里兰卡)、泰国的移民不少,也占有一席之地。
1950年以后,此地佛教有更多样化的发展。虽然新加坡地狭人稠,但寺院林立,形成“两巷一庵,一街三寺”的特殊景象。“新加坡佛教总会”由宏船法师担任会长,是当地较有组织与力量的团体,1951年,更成立“世界佛教徒联谊会新加坡分会”,由毕俊辉居土担任会长。
新加坡的高僧辈出,如宏船、广洽、优昙、演培、常凯、隆根等法师,创办文殊中学、佛学书局、施诊所等,但因使用英语的人数增加,而华裔道场仍以华语为主,故难以吸引青年知识分子。国际佛光会新加坡协会,自1995年开始,每年举行佛学讲座及梵呗音乐演唱会,即为接引青年学佛,开发佛教的生力军。
(四)马来西亚佛教史佛教传入马来西亚可分二期:早期受印度文化的影响而有狼牙修佛教王国的建立[5];15世纪以后,马六甲王朝太子伊斯干达沙娶伊斯兰教公主为妻,下令全国改信伊斯兰教,佛教因而逐渐衰微。17世纪后,华侨渡海到南洋谋生,中国僧侣接踵而至,虽然印度的佛教早已没落,但中国佛教却开始落地生根。
今日的马来西亚虽以伊斯兰教为国教,但居于次位的佛教,自1957年国家独立后佛教团体纷纷成立[6]。其中属于全国性团体的马来西亚佛教总会,有竺摩、金明等长老,在经过多方的努力与争取后,终于在1962年促使政府将“卫塞节”定为国定假日。国际佛光会并于此设立马来西亚协会。1996年,星云曾应邀在莎亚南体育馆举行弘法大会,计有八万人参加。
目前,佛教在马来西亚仍以华族汉文系佛教为主,以英语为媒介的南传佛教为辅。达摩难陀长老是南传佛教的代表者,对当地佛教的发展,贡献很大。近来藏传佛教、日本佛教也渐受注意,使马来西亚佛教呈现多元化发展。
(五)印度尼西亚佛教史公元5世纪初,法显大师访问爪哇岛时,已有佛教的流行。7至11世纪,义净大师西行求法,途经此地,见婆罗浮屠,几可媲美于印度那烂陀寺,佛教的兴盛,可见一斑。1006年,摩拉匹火山爆发,佛教随之湮没在火山灰烬之下[7]。直到二次大战后,佛教才有复苏之势。20世纪60年代,印度尼西亚政府采取排华政策,禁止使用中文,使得大乘佛教的传播一度受挫。1983年,由于教界的努力,政府通过“佛诞节”成为国家节日,并批准“印度尼西亚佛教学校”的登记,让佛教的弘传透过教育而能发展。
今日的印度尼西亚佛教,居士林普遍设立,佛教组织如佛光协会等亦相继成立,佛堂约三百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万古天帝诀》更新?安装优品小说网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