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其他小说 > 觉悟的生活:星云大师讲《心经》 > “真空”才得“妙有”

“真空”才得“妙有”(1/2)

目录
好书推荐: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视频广告!

觉悟的生活:星云大师讲《心经》“真空”才得“妙有”

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

“苦集灭道”是佛法的纲要,它说明了整个人生的次第,在佛法里叫“四圣谛”(四种真理):第一是苦,第二是集,第三是灭,第四是道。

苦,我和人的苦、我和物的苦、我和欲的苦、我和感情的苦种种,苦的类别很多。“苦”是现在我们正在受的苦。它的原因在哪里?就是“集”。苦是果,集是因,这是世间因果。那么,如果我们要学习佛法呢?修“道”是因,证“灭”,证到不生不灭,灭度生老病死,那就是果。道是因,灭是果,这是出世的因果。

当初佛陀第一次向人间宣布真理,就是讲说苦集灭道,也就是佛法的大纲。无论小乘佛法或大乘佛法,都是从苦集灭道引开来,而有三藏十二部经典。

当初佛陀三转四圣谛法轮。什么叫作“三转法轮”呢?第一次转法轮叫“示相转”,第二次转法轮是“劝修转”,第三次转法轮是“作证转”。佛陀是伟大的教育家,他说法的巧妙真是妙不可言!

第一次讲苦谛。初转法轮时,佛陀讲说苦集灭道的苦是“此是苦,逼迫性”。苦的定义是什么?能逼迫身心者是苦。二转的时候讲的苦是“此是苦,汝应知”,就是劝修。第三转的时候讲苦:“此是苦,我已知。”我佛陀之所以成佛,是因为我已经知道苦。

第二次讲集谛。初转时说:“此是集,招感性。”集,能招感善恶一切,如同吸铁石一般,把好与不好的东西都吸过来了。我们的第八识就叫藏识,如同仓库一样,无论好的、坏的,统统都把它藏到里面去了。业集招感而来,等到将来因缘际会时就受生了。二转时说:“此是集,汝应断。”集是烦恼,是业障,你们应该断。三转时讲:“此是集,我已断。”

第三次讲到灭谛。怎么三转呢?首先是:“此是灭,可证性。”寂灭、真如、涅槃,是可以证悟得道的。第二转是劝修:“此是灭,汝应证。”这么美好的世界,美好的境界,你们应该要去证悟。第三转是“此是灭,吾已证”,灭了生死、灭了烦恼的世界是什么,我都已经证得了。

第四次讲道谛。首先说:“此是道,可修性。”道是可以修,可以证的。所谓“八正道”,正见、正思维、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是可以修的;“六波罗蜜”是道,“四摄法”是道,都是可以修的。第二转说:“此是道,汝应修。”这个道大家都要修。道等于火车的轨道,火车在轨道上行走,就不会危险。道等于国道高速公路,你能依着交通规则在高速公路上行驶,就会很安全。第三转说:“此是道,我已修。”这些道,释迦牟尼佛都已经修过了。

所谓“三转十二法轮”,佛陀的教育法一点都不带神奇怪异,其中有程序,有归类,有法则。

“此是苦,逼迫性;此是集,招感性;此是灭,可证性;此是道,可修性”,这是示相转;“此是苦,汝应修;此是集,汝应断;此是灭,汝应证;此是道,汝应修”,这是劝修转;“此是苦,我已知;此是集,我已断;此是灭,我已证;此是道,我已修”,这是作证转。

学佛能有这样的认识,能依这样子的程序,就不会错了。

我们平常讲修行,有苦集灭道,有十二因缘,但是在绝对的真理、般若里,没有苦集灭道,没有十二因缘,真空里不会有一点杂质。

唐朝的李翱李文公问药山禅师:“请问禅师,什么是戒定慧?”药山禅师说:“我这里没有这许多闲家具,我这里没有戒定慧。”为什么?“因为一有了戒,就要戒除什么;一有了定,就要安定多少的杂乱、散漫;一有了慧,就要作好多好多的解释。戒定慧很麻烦,我这里没有这许多东西。”他真没有吗?有,有般若。般若里面,烦恼不可有,涅槃也不可有。

或许我们会觉得很糊涂,怎么烦恼要去除,菩提也要去除?有固然不可以执著,空也不可以执著?我想起几句很妙的话:“乌云可以遮蔽天空,白云一样地可以遮蔽天空;烦恼的乌云可以遮蔽我们的佛性,菩提的白云一样可以遮蔽我们的佛性。你以为没有烦恼,有个菩提就好了吗?那个菩提也不是真菩提。”我再用两句话说明:“铁链子可以锁住你,让你不能自由;金链子也可以锁住你,让你不能自由。”铁链子可以锁住你,金链子一样可以锁住你,烦恼的铁链、无明的铁链子,把我们束缚得紧紧的,那么菩提的金链子就不能把我们束缚起来吗?

读到《般若心经》的“无无明,亦无无明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这个“无智”,智是什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万古天帝诀》更新?安装优品小说网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放弃 立即下载
目录
新书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