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佛教对国家政治的贡献(1/2)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视频广告!
人生与社会一、佛教对国家政治的贡献
佛教不仅对政治有精辟的主张,尤其能辅助政治的不足,防范犯罪于未然,鼓舞人心向上、向善,具有积极性、平等性、包容性、互摄性、圆融性的特质,佛教对于国家政治的贡献,历代都有许多记载,不胜枚举。今分为十类说明:
1.帮助生产:社会上有些不了解佛教的人,讥讽出家人不事生产,坐享其成,其实佛教对于促进国家社会的生产有很大的贡献。譬如印度佛教的托钵生活传到了中国,经过百丈禅师的改革,提倡农禅生活,主张“一日不作,一日不食”,寺院本身不但达到自给自足,并且增进了国家的农业生产。譬如胡椒、胡萝卜、胡桃,甚至捆绑东西的胡麻,都是西域高僧将佛法传入东土时,从西北边疆和国外带到中国的日常用品,这些都是佛教对于农业生产的贡献。
除了帮助国家的生产,佛教对于山坡地的开发、森林的维护,亦是功不可没。《顺治皇帝赞僧诗》有两句说,“天下丛林饭似山,钵盂到处任君餐”。佛教的寺院又称为丛林,在丛山峻岭之中,出家人披荆斩棘,开辟山林,创建道场,既培植维护森林,也为名山增添了灵气。
2.开发交通:从古至今,许多道路是出家人胼手胝足修建的;许多河流是僧侣双手开凿完成的;许多江边滩头是僧侣划起摆渡的木桨,方便过往行人;许多急湍激浪的江上,是佛门衲子以慈心悲愿架起桥梁,沟通两岸,引度众多迷津。对于筑路、开河、摆渡、造桥等慈善工作,佛教徒都献出了他们对国家社会的关怀。
3.保护生态:文明科技的进步,带来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保护生态成为现代人流行的口号。佛教对于山林的保护、动物的爱护、水土的保持,整个环境生态的均衡维护,可说是尽了最大的心力。佛教认为有情无情众生皆有佛性,不可妄加伤害,在慈爱不忍的悲心之前,生态自然获得保护,人类也享受了自己播种的美果。
4.利济行旅:佛教有时在路旁搭建凉亭,让羁旅在外的游子有个歇脚休息的地方;在路边挖掘一口水井,供给饥渴的人清凉甘露;在路口施茶,让疲惫的行人得到滋润,恢复体力;晚上悬挂灯火,让夜行的乡客有了照明,以便兼程赶路。佛教的施亭、施井、施茶、施灯,不但广结善缘,令在外奔波流浪的异客得到方便,也替国家社会尽了一份义务。
5.文化建设:历代以来,有不少的艺术家在敦煌、云冈、龙门、大同,雕刻许多气势磅礴的佛教艺术石像,在暗无天日的石窟中描绘巧夺天工的壁画,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留下了璀璨的遗产,甚至中国佛教伽蓝殿宇建筑之雄伟豪壮,至今还成为后代子孙夸耀国际友人的文化宝藏;佛教艺术的精美,在中华文化宣扬的工作上,扮演了功不可没的角色。
6.安住军民:过去每逢兵荒马乱的时候,寺院往往成为军队驻扎的场所、难民栖止的避风港。有位将官曾经率领两师的军队,住在四川的皇觉寺,而躲过了一场兵灾。1937年抗战兴起时,南京栖霞寺也曾收容难民达20万人之多,寺里的饭头师父们,每天为了煮稀饭给20万人吃,忙得不可开交。佛教的慈悲包容,使许多遭受刀兵劫难的人,免于颠沛流离的痛苦。
7.兴办教育:过去寺院曾经举办过不少义学,礼请名师大德,免费教育失学的人,我个人也曾做过义学的教师。
古来许多大政治家与大文学家,因出生寒微,往往借住寺院,食宿皆由僧寺供给,俾使成就其学问,例如范仲淹、王安石、吕蒙正、李春芳、史可法等名将宿儒,都是在寺院里苦读成功的。这几年来,当局更是运用寺院的场地,举行各种讲演、讲习会,像佛光山也时常提供各种讲习的服务。
除此之外,寺院更是莘莘学子读书的最佳环境。譬如佛光山新竹无量寿图书馆,有最舒适的空调设备、最幽雅宁静的环境,是学生们最喜欢的读书地方,每逢星期日、寒暑假期间,更是座无虚席。另外,寺院也创办各种学校,譬如泰北中学、慈航中学、侨仁中学、智光商职、普门中学等等,以佛教服务奉献的精神,为国家社会培育英才。
8.医疗救济:佛教不仅用戒定慧三学来祛除贪瞋痴三毒的心病,更以现代的科学医药来治疗奇难杂症的身病。江苏扬州的高僧鉴真大师,他曾在扬州成立施诊医疗,为乡民服务。后来,他不仅将佛教及中华文化传到日本,也把医药传播到日本。
三十几年来佛光山先后于高雄、台北等处成立佛光施诊医疗队,每星期开车到穷乡僻壤,替贫病的人看病医疗,每次数百人以上接受义诊。我们的宗旨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万古天帝诀》更新?安装优品小说网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