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叛教者 > 31、第二部《献身者》-10

31、第二部《献身者》-10(1/2)

目录
好书推荐: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视频广告!

叛教者31、第二部《献身者》-10

文德里风波

1、上海租界里的哈同路是南北走向,南起福煦路,就是现在的延安中路;北至爱文义路,就是现在的北京西路。整条路只有近七百米长,沿路都是住宅区。一九一四年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修筑此路时,因其东侧的犹太富商哈同的爱俪园,而命名此路为哈同路。四三年汪精卫政府接收后改名为铜仁路,但这条不长的“上只角”的住宅路,在老上海人口里一直还是被称为哈同路。

文德里只是一条从哈同路东侧拐进去的弄堂,文德里的名字原本是应该如上海数千条繁复的小弄堂一样,沉没于模糊的霓虹和薰香中,但却因着一群疯狂的,不合时宜地信基督的人,而铸成了一个记忆。

李如是和她的两个学生,廖文君、赵心洁,租下了文德里的一幢房子,二十六号。就在这幢房子的一楼客厅里,李述先带领了在上海的第一次擘饼聚会,之后研究地方教会历史的人认为,那就是上海地方教会的开始。不过参与其中的人当时并没有这样宣布,甚至也没有这个概念他们要成立一个“教会”。

他们只是渴望聚在一起擘饼。

李如是、王慕真她们四个自从在南京第一次擘饼后,就无法停止地依赖着这种体验,这种体验是借着小小的,微不足道的物质:一个自制的无酵面饼,一只盛着血红色葡萄酒的杯子,来达到的无法形容的灵里的震撼。只要一个有了基督生命的人,真正体验过一次这饼的破裂和杯的传递,他就无法不期待甚至依赖这个仪式。

文德里第一次擘饼聚会前一周,她们一边清理好刚刚顶下来的房子,一边预备着自己的心,各自按着心里的感动进入禁食祷告期。她们彼此不太说话,也不去问对方吃不吃饭,住在别处的王慕真来了,也很自然地融入这种神圣中渗着一丝甜蜜的沉默。李述先这几天都没过来,他暂时住在他二弟家里。

终于等到了擘饼聚会的那天,除了她们四位,还另外有两个慕李弟兄名而来的姊妹,其中一位是个西人宣教士。等李述先到后,他们七位开始轻声地唱起了圣诗,虽然他们大多会弹钢琴,但此刻客厅里空空地只有四把椅子和一张八仙桌,外加四只不成套的骨牌凳。

那天,他们唱的是十九世纪苏格兰诗人波纳的圣诗《求主拣选我道路》(ThyWayNotMine,OLord),李述先递给她们每人一张复印好的歌纸。他们唱了一遍英文后,又唱纸上的中文,她们一唱中文,就有几位陆续地哭了。

求你拣选我道路,我主为我拣选,我无自己的羡慕,我要你的意念,你所命定的前途,无论何等困难,我要甘心地顺服,来寻你的喜欢。

不问平坦与崎岖,只要是你拣选,就是我所最心许,别的不合意愿;

我是不敢自作主,你许我也不要,求主拣选我道路,我要听你遣调。

求主握着我的手,你知我的软弱,否则我只能忧愁,不知如何生活,你若握住我的手,不问你所拣选,是何道路与时候,我心都觉甘甜。

……

他们轻轻地唱着,阳光也静静地浮在空中,没有伴奏,她们的声音就突然单纯地浮了起来,在阳光里相互交错着,融合着,也彼此倾听着。

王慕真泪流得最多,以至哽咽着唱不下去,没有一个人问她为什么哭,每个人都仿佛沿着这歌声的水流,回溯着自己的人生,“求主拣选我道路,我主为我拣选,我无自己的羡慕,我要你的意念……”

王慕真是个官宦人家的大小姐,原名叫王亦竹。她的祖父在清朝时官至一品,做过提督和钦差大臣,还曾被派往西欧诸国任公使。她的父亲从小随着祖父周游列国,后毕业于日本士官学校,但最后他却弃武从文转入了政界。

祖父把长孙女王慕真当作长孙来宠来养,不仅不让家里给她裹脚,而且让她进学堂和男孩子们一起受教育,并且学骑射,出门骑马而不乘轿。这让王亦竹从小养成了独立果断的男孩性格。

她的生母早亡,继母是一个日本贵族的后裔,性格温雅,视她如己出。除了督促她学业外,还教她琴棋书画、女红烹饪。只是王亦竹即不喜欢读书也不爱家政,而是随着当时西风渐进的中国上流社会的小姐一样,只爱打扮和交际。

为了成为众人羡慕的“美人”,她甚至夜里看着自己的“天足”流泪,恨自己母亲早逝,祖父和父亲把自己当作了男孩来养。她偷偷裹自己的脚,被继母发现阻止后,就恨继母不是亲生母亲所以不让自己“美”。她自少女时就由父亲作主许配了人家,对方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万古天帝诀》更新?安装优品小说网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放弃 立即下载
目录
新书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