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若为良医(2/3)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视频广告!
忍冬医然第66章 若为良医
《伤寒杂病论》看。正好是冬天,有一天和朋友们出去玩完后着了凉,第二天就发烧、咽痛,浑身无力。那几天有亲人去世,父母都去了外地奔丧,只有我自己在家,外卖也没有像现在这样发达,可以送药上门。于是我就按书里看来的,在家里的药房自己配了一剂小柴胡汤。”
“当时也不懂得掌握配比和用量,只是看着差不多,就把药材都扔进药罐里熬着,熬好后自己倒了一碗,捏着鼻子就喝了下去,心里只想着死马当活马医。毕竟那个年代大家都觉得西药才是最管用的,并没有像现在一样意识到传统中医的重要性。就这样喝了一天后,我感冒的症状明显缓解了不少,等父母回家的时候,身体已经恢复如常了,而且也不像以往生病时吃西药吃多了感觉身体哪里都不舒服,精神反而比之前更好。从那之后我才明白,为什么在当时那样的医疗环境下,父母还是坚持开一家中医馆,我们的传统中医,自有它不可取代之处。”
“原来还有这样一段故事,看来是这次误打误撞开启了新世界的大门。”苏甜甜感叹道。
“是的,后来上大学时我就选择了中医。记得大二时,老师给我们讲课,恰好也是讲《伤寒杂病论》,提到了书中的一句话‘进则救世,退则救民;不能为良相,亦当为良医’。人立于世,当志存高远,若有能力则向上走,纠正世间的污浊,若自问没有如此大的能力,便退而救民。身为医者,既为当自觉为良医,时刻站在治愈生命、维护健康的最前线,因为救民便是保国,国家有了人民才可为国。从这一点来说,为良相或良医实际上都是人所应该具备的一种责任感。”
“每个人来到这世上都是有自己的使命的,但作为社会中的个体,无论如何追逐自己的目标,到最后都是要回归到社会中,为这个世界做些事。因为你会渐渐发现,只要你所追求的是积极的、美好的,它或多或少都是这个社会向前发展的方向,这时候个人目标也就变成了整个社会群体的目标。医生希望通过自己的技术早日医治好患者,患者希望自己身体健康,而这也是整个社会的愿望。所以,大多数职业都是在为社会向好发展而贡献力量,医生也一样。”说罢,元岐淡淡一笑。
“是啊,其实不单单是这句话,《伤寒杂病论》这整本书的产出都是张仲景身上所具备的大丈夫的责任感的一种展现,也是历史上‘发愤著书’的典型。”苏甜甜刚要开口,却被汪洋打断了。
原计划没有这段呀?应该是苏甜甜和元岐对话,两人一直坐在镜头视角里,如今倒多了一个画外音。苏甜甜的眼珠滴溜溜地转了转,心想也好,没准汪洋一“发挥”,反而会让观众更好奇这是何方神圣助阵,她不禁也期待汪洋接下来的话。
他继续说道:“东汉末年,诸侯混战,天灾人祸不断,疫病如暴风般肆虐,张仲景的家族也没能幸免。‘其死亡者,三分有二,伤寒十居其七’,这是他在书中自序所说。眼看着原本两百多人的大家族只剩下寥寥几十人,张仲景悲痛之下决心一定要研究出治疗伤寒病的方法,于是便有了这本书。”
“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路有饥妇人,抱子弃草间……未知身死处,何能两相完。战乱和疫乱的双重打击让当时的百姓没有活路可走。”元岐念了几句诗,接上了他的话。
“‘家家有僵尸之痛,室室有号泣之哀。或阖门而殪,或覆族而丧。’如果没有张仲景的潜心著书,不知道后世还会有多少次重蹈当年的覆辙,想想也是可怕。”
“所以道‘良医比良相,天下同忧乐’。”
“我记得这句是白云阁藏本的《伤寒杂病论》中题辞的内容。”汪洋摩挲着下巴道。
“不错,你有研究?”元岐眼中闪过一丝欣赏。
“《伤寒杂病论》流传至今有不下十几种版本,这白云阁藏本《伤寒杂病论》是由民国时期著名医家黄竹斋先生搜集而得,是医圣张仲景第四十六世孙张绍祖所藏的《伤寒杂病论》的第十二稿,较之前的版本来说,能够裨补缺漏,释疑解难。”汪洋道。
两人欲继续聊下去之际,只见一个身穿貂皮大衣、略有些秃顶的中年男人推门走了进来。他看到三脚架上的摄像机和身穿古装的苏甜甜两人愣了愣,下意识后退了几步,看了看门口的牌子。
“中医科诊室,没错啊?”他一脸懵然道。
苏甜甜和汪洋见状立刻起身关闭了摄像机,把三脚架挪到了角落里,随后伸手比了一个“请坐”的手势道:“欢迎光临,您没走错!”
“啊哈哈,我还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万古天帝诀》更新?安装优品小说网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