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建康城生离死别(1/2)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视频广告!
煮酒笺花,人归何处:李清照传02/建康城生离死别
一程山,一程水,当李清照和赵明诚到达池阳(今安徽省池州市贵池区)之时,已是高宗建炎三年五月。天气渐热,离他们将要择居的赣水一带渐近了,而让他们无限伤心的江宁城则是越来越远。
新的生活,就在眼前了。
他们夫妇二人大约谁都不会想到,皇帝的圣旨会在那个时候追上来。一路奔逃的高宗皇帝,彼时已到了江宁城,并将古城改名建康。在赵明诚被罢两个多月之后,皇上不知怎么又心血来潮,下诏仍授赵明诚为湖州知州。或许是特殊时期特别需要,抑或是明诚仍在朝中任职的两位哥哥私下里为他活动了。不管什么原因,在赵明诚跌入仕途的低谷之后,那纸诏书又给他带来了新的希望。
赵明诚的那一份激动与喜悦,自然可以想象得到。
这样一来,赣水是不能去了,当然也不能直接去湖州任上。在去湖州之前,赵明诚应先往建康城去面见皇帝应诏。匆匆在池阳安顿下,他将李清照留在池阳,即启程独自前往建康。
原以为此生可以夫妻携手同归田园,想不到那处田园还没有找到,赵明诚就要再度重返官场。面对那场失意之后的别离,李清照的内心极为复杂,她为赵明诚的重新起复而开心,又隐隐生出一种担忧来。官场险恶,时局动荡,赵明诚此一去,等待他们的又会是什么?
送别的路,从没有过的漫长。为了赶时间,赵明诚要弃水路改陆路,快马加鞭前往建康。她与他共登舟,一路送到由水路改陆路的那一天。那已经是建炎三年的六月十
三,一年之中最为酷热的时节了。那个日子,也成了李清照余生中永远无法抹去的一天。
赵明诚上岸了,李清照留在水中的船上,看着他舍舟负担上了岸,坐在岸边小憩。六月的阳光,极为炫目,李清照却清清楚楚记得当时赵明诚的样子。他一身麻质衣裳,神采奕奕,目光炯炯地回望着船上依依不舍的李清照。湖州知州的任命诏书如同一剂兴奋剂,把笼罩在赵明诚心头的阴霾一扫而光。那一年,赵明诚已经四十九岁了,可那天的他,看上去却那般年轻有力。
离别的渡口,不该有一些体己的话要交代吗?关于她,关于他们千辛万苦带在身边的那些文物。可他的脸上,哪里有半点离情,只有一份对未来生活的迫切期待。
不知为什么,李清照就有些恼了,她站在船上大声问他:“若是像城里传闻的那样告急了,怎么办?”她问的是那些文物,更是自己。金人的铁骑已经离他们越来越近了,她却同那些文物一起被丢在这个陌生的地方。一年多以前从青州一路到江宁的遭遇还历历在目,她如何不心悸?
如果不是有那天的离情加上满心的幽怨,赵明诚的那个动作,该让她如何欢喜?面对她的大声质问,他竟然大拇指上翘,食指向前,手指像剑戟一样指向李清照,果断而大声地回复她:“从众。万不得已时,先把笨重的箱笼包裹扔掉,再去衣被,再是书册卷轴,再是古器。唯独宗庙礼乐之器,你必须亲自抱着背着,要与这些祭器共存亡,千万不能忘记啊!”
“还
有呢?”
“就这些。”
赵明诚说完就跨上马,双腿一夹,疾驰而去。
李清照呆呆地立于舟中,说不出是委屈还是伤痛,只觉得心口莫名堵得慌。那一匹飞奔的骏马,载着那个满心欣喜、满怀期待的男人,很快便消逝在她的视线里,只留下一阵扬起的烟尘在炫目的阳光下慢慢飘散。
李清照迟迟不愿意把自己的视线收回来,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情绪,正从她的心底弥漫开来……
如果知道那一个转身之后,等待他们的将是生死永别,赵明诚还会不会那样急匆匆地飞奔而去,连半句温柔的叮咛也没有?李清照还会不会那样满腹惆怅又满心不情愿地收回目光,连一句“一路珍重”的祝福也不曾说?
人生哪能假设,“如果”从来都是望梅止渴似的徒劳安慰。六月十三匆匆一别,一对在红尘里恩恩怨怨走过二十九载的爱人,就要阴阳永隔了。
赵明诚走了,冒着六月酷暑,一路打马而去,奔赴那个曾带给他无限耻辱,又给他带来希望的古城。他走得那样匆忙,又那样满怀迫切。也许,他太急于向皇帝证明,他并不是世人描述的那样一个贪生怕死的昏官,他愿意为朝廷效忠,为百姓卖命,他接到皇帝的诏命,就日夜兼程地赶来了。
据记载,那个时候的苏、皖地带,六七月份比现在还要炎热。而赵明诚一介书生,从小在父母的娇宠中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万古天帝诀》更新?安装优品小说网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