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倚门回首嗅青梅(1/2)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视频广告!
煮酒笺花,人归何处:李清照传06/倚门回首嗅青梅
每一个少女都是一朵含苞的花。青涩年少的心事,是娇嫩的花蕊,被层层花瓣包裹,只等哪一天春的讯息降临,那一朵花在春风春雨的呼唤中悄然醒来,一瓣又一瓣,带着惊喜,亦带着成长的微痛,似开还休,半开半合。花的蕊,少女的心,犹抱琵琶半遮面,在等那一束对的目光,穿透时空的藩篱,轻轻在她面前驻足。
那一年,李清照正值花样年华。她在东京有竹堂的院角无拘无束地荡着自己最喜爱的秋千之时,不知道有一扇大门已经悄然洞开……
秋千,这种据说春秋齐桓公时期从北方山戎引入的民间体育活动,为历代年轻女子所喜爱,也为文人墨客所钟情。唐代大诗人杜甫曾有《清明》诗云:“十年蹴踘将雏远,万里秋千习俗同。”李清照极崇拜的同代大文学家苏轼有《寒食夜》诗:“漏声透入碧窗纱,人静秋千影半斜。”《古今艺术图》则给秋千更为形象具体的解释:“以彩绳悬木立架,士女坐立其上,推引之。谓之秋千。一云当作千秋,本出汉宫祝寿词,后人倒读,又易其字为秋千耳。”对于这种古老的游戏,李清照早已玩得烂熟。在故乡明水,每年清明节前后,院子里就竖起高高的秋千架,那时与她一起嬉戏的是堂姐堂妹。来到东京后,她与姐妹们远了,荡秋千的爱好却一直在,这也是她寄托乡思的一种方式。
春夏之交的有竹堂
,已是绿肥红瘦,一夜的露水还未褪尽,枝柯间的梅子青青如豆,晨光初显中,鸟儿在啾鸣,风在轻吟。清照换上轻衣薄衫来到秋千架下,那一架五彩的秋千架,便载着这位年纪轻轻的才女,亦载着一份千古诗情,慢慢地荡起来,越荡越高,越荡越欢,直把清照清脆的笑语送到墙外去……她或坐或立,轻盈如燕,高高的秋千架上,她像晨间一个快乐的精灵,直荡得粉汗湿衣,才意犹未尽地停下来。
那个人,何时推门轻轻踏足而入?是被她的笑语轻扬吸引而来,还是被一份注定的缘分吸引而来?总之,他来了。那会儿她刚刚从秋千架上跳下来,轻衣罗衫已微微汗湿,满头青丝被调皮的晨风揉搓凌乱,荡秋千考验的不仅仅是一个人的技艺,也极考验体力与耐力。欢笑声退潮,倦意涌上来,她慵懒地擦拭着双手上的汗渍,蓦然间,清照感觉到空气中有一种异样的躁动,她的脸也莫名地烧起来,抬起头,就看到了站在门口观望的人。他就那样突兀地站在那里,笑吟吟地望着她,似曾相识,又如此陌生。
那该是怎样的慌乱与无助啊,自己狼狈的样子居然被一个陌生男子看去。他如此年轻,又如此风流倜傥。清照顾不得整理衣衫乱发,羞红着脸转身逃走,裙角太长,走得太慌,情急中一只绣花鞋跑掉了,头上的金钗也不知何时溜走了。跑到门口,清照就
急急地把自己藏起来,藏在半掩的门后,可她又多么不甘心,多么好奇啊。那一双眼睛,清澈如家乡的莲子湖百脉泉;那一脸淡淡的笑容,又似融融的春阳,有一种让她无法回避的魔力。她回头,借着门边一棵青梅树的遮挡。那一树青梅,花已褪去,青梅尚小,她装作不经意地踮起脚尖去嗅枝上的青梅,眼角余光却已飞快地回到那个人的身上,一颗心早已怦怦跳得如一头欢快的小鹿……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点绛唇》
抛开所有的时代背景,单读这一首小词,就已被洋溢其间的清新与活力感染。那个蓦然闯入院子的男子,大概更不会想到,因他的“误入”,中国词坛上竟多了这样一阕长青不老的词。
太学生赵明诚为何在那个早上突然造访,答案或许不言自明。那个大相国寺灯火阑珊处的少女,那两阕轰动东京朝野的小令,早已让他魂不守舍。他知道她的名字叫李清照,更知道她是礼部员外郎李格非的女儿。李格非的诗文原本就让他佩服,一个太学生,要找一个理由到他府上当面向他请教也是合情合理的事。所以,那个早上,他就那样迫不及待地来了,他轻轻推开了院门,也推开了那扇爱情的大门……
“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如果没有那一份切实的慌乱经历,没有十六七岁的情窦初开,如果那天清晨推门而入的不是一位年轻倜傥的太学生,而是一位头发半白的老翁,这样一首清新别致的小词可能就与后世的我们永远地错过了。缘分天注定,她与他的缘,她与这首小词的缘,在那样一个清新又热烈的早晨,刚刚好地相遇了。
以今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万古天帝诀》更新?安装优品小说网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