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群体的信念和意见的变化范围(1/3)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视频广告!
心理学称霸世界3.大众篇第四章 群体的信念和意见的变化范围
提要:(1)群体具有牢固的信念。某些普遍信念不会轻易改变/信念是文明的主流/根除这些牢固的信念十分困难/在哲学上的荒谬性并不会妨碍信念的传播。(2)群体意见具有多变性。那些不是来自普遍信念的意见都是十分易变的/在最近百年当中观念和信仰的多样化/这种多样化所具有的真正界限/有关受到多样化影响的事物/混乱的报业无疑是造成意见多变性的一个因素。
——
(1)群体具有牢固的信念
心理特征在同生物的解剖学特征之间存在非常密切的相似之处。在生物解剖学特征中,我们能够看到一些从不改变或只有轻微改变的因素,它们的改变常常需要以地质年代来加以计算。除了这些不可摧毁的、稳定的特征之外,我们还可以看到,如那些利用畜牧和园艺技术就很容易加以改变的特征,这些都是极易变化的特征,而这些极易变化的特征有时会将那些基本特征掩盖,甚至会让观察者们看不到那些基本特征。
我们在道德特征上也可以看到与之相同的现象。一个种族除了有其他一些可变的特征之外,当然也具有稳定的心理特征。因此当我们在研究一个民族的信仰和意见时,在一个牢固的基础结构之上,往往可以观察到一些意见是被嫁接在上面的,其如同岩石上的流沙一样具有多变性。
因此,群体的信念和意见可以被分成截然不同的两类。一方面我们需要有重要而持久的信仰,在数百年的时间里,它们能够保持不变,它们也许就是整个文明的基础。就像过去的***、**以及封建主义,在我们这个时代则像当代的民主和****观念以及民族主义原则。另一方面是一些易变而短暂的观念,它们通常是每个时代一些普遍学说生生灭灭的产物,那些对文学艺术产生影响的理论,例如那些产生了神秘主义
、浪漫主义以及自然主义的理论。这些理论往往都只是表面的,如同时尚一样多变。它们就像一圈一圈涟漪在一池深水的表面不断出现和消失。
虽然在历史的发展中,那些伟大的普遍信仰的数量是那么有限,但是每一个文明种族历史上令人瞩目的事件往往就是它们兴衰的见证。文明的真正基础正是由它们构成的。
如果只用一时的观念来影响群众的头脑并不难,但是想让一种信仰在群众的头脑中长久地扎根却非常不容易。不过,一旦这种信仰在群众的头脑得到确立,那么要想根除它也会变得同样困难。通常,能够对它们进行革新的,除了暴力革命外别无他法。即使是在信念对人们的头脑几乎已失去控制力的时候,也必须要借助革命才能将其彻底根除。在这种情况下,对于那些已经被人们抛弃的东西做最后的清理成了革命的唯一作用,因为人类的习惯会下意识地阻碍人们完全放弃它们。一场革命的开始,对于一种信念来说就是它的末日。
一种信念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衰亡的,我们很容易能够辨认这个确切时刻——一种信念开始衰亡的时刻就是人们开始对它的价值进行质疑的时刻。所有普遍信念都只不过是一种虚构,它不能受到任何审查成了它唯一的生存条件。
不过,就算当一种信念已经摇摇欲坠时,以这种信念为基础建立起来的制度仍会保持其独有的力量,从而让这一制度的消失变得十分缓慢。最后,直到信念的余威消失殆尽时,建立在这种信念之上的所有事物才会开始衰亡。从古至今,任何一个民族都只有在下定决心将其具备的全部文明因素彻底破坏的情况下,才能使它的信仰得以转变。这一转变过程会在这个民族中持续,直到接受了另一种新的普遍信念为止,才会停下脚步。而在此之前会始终处于无政府状态中。普
遍信念作为文明不可缺少的柱石,各种思想倾向都受到它们的左右。因此只有它们才能够激发信仰并最终形成责任意识。
各民族一直都非常明白获得普遍信念的好处,并且它们也本能地知道,一旦这种信念开始消失,那么就肯定预示着它们自身已经开始步入衰败。所以。我们看到正是罗马人民对罗马的狂热崇拜,才使得罗马人具有了能够征服世界的信念,而当这种信念寿终正寝的时候,罗马也就注定会走向衰亡。至于那些将罗马文明毁于一旦的野蛮人,也只有具备了某种共同接受的信念后,才会取得一定的团结,从而摆脱无政府状态。
每一个民族在捍卫自身信念时,都会表现出不宽容的态度,各个民族的这种表现都是有一定原因的。它们所表现出来的对哲学批判的不宽容态度,恰恰是这个民族生命中最必要的品质代表。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万古天帝诀》更新?安装优品小说网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