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其他小说 > 鲁迅 > 18在弘文学院

18在弘文学院(2/3)

目录
好书推荐: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视频广告!

鲁迅18在弘文学院

掉了他的辫子,并把他的辫子挂在留学生会馆里示众。这位监督姚文甫狼狈地夹着尾巴回国了。周树人剪掉辫子的“事件”就这样过去了。

周树人剪掉辫子以后,特意到照相馆照了一张免冠照片,寄给在南京的二弟周作人和家乡的亲人,表示他与清朝腐朽势力斗争的决心。他还把这张照片送给了好友许寿裳,并在照片背面题了一首诗《自题小像》: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闇故园。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周树人写这首诗的时候,正值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刚刚结束,帝国主义的疯狂入侵和清政府的卖国行为,把灾难深重的中华民族进一步推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深渊。他作为留学海外的中国人深深为爱国热情和革命思潮所激励,遥望黑暗沉沉风雨飘摇的祖国同胞未觉醒,表现出对祖国对人民命运的深切的关注和担忧,立下了献身祖国和人民的壮丽誓言和豪情壮志。

弘文学院是一所私立学校,十分重视自己的经济效益,往往巧立名目多招生滥开课,并做出各种规定向学生乱收费,而教学质量却得不到应有的保障。留学生们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决定团结起来采取行动对校方抗议。经过讨论,五十二名学生采取了统一退学行动,当即离校而搬到旅馆中去住了。这其中就有周树人。起初,校方以为这些书生不过闹一闹而已,所以态度十分强硬毫无妥协之意。然而,他们估计错了,这些学生十分团结异常坚决,在校外一直住了半个月也没有回头,看样子真要跟校方斗争到底了。校方一看不妙,惟恐这些学生闹成学潮,大规模学生退学会给学校带来巨大的损失,于是只好向学生们做出让步,取消了那些不合理的规定,撤除了教务干事的职务。

在这次斗争中,周树人深深体会到集体的力量,大家只要紧密团结不屈不挠地斗争,正义和真理终究会战胜邪恶势力。

在弘文学院学习期间,周树人有了接触革命活动的机会。当时,中国的一些革命活动家和宣传鼓动家云集东京,利用各种机会进行反对清朝腐败朝廷的革命宣传活动,尤其在青年留学生中具有

很大的号召力和影响力。在东京留学生馆里,留学生们经常举行集会,邀请著名的爱国人士、革命活动家和宣传鼓动家来做演讲报告。那些慷慨激昂的演讲报告使青年留学生们受到有力鼓舞,从而将革命的火种迅速地传播开来。

周树人热情地参加了这些革命气氛浓烈的演讲报告会。那些慷慨激昂的演讲报告也使他受到强烈的激励,决心积极地投入到留学生的火热的革命斗争中去。

东京的留学生们在革命气势的推动下,纷纷走出课堂,积极投身到推翻满清朝廷的革命斗争之中。他们通过创办各种书刊制造革命舆论,揭露满清朝廷黑暗和腐败,号召广大留学生起来参与革命斗争。留学生创办的刊物在东京云起,像江苏留学生创办的《江苏》、浙江留学生创办的《浙江潮》等刊物,都大力宣传革命思想,揭露满清朝廷的黑暗腐败,在广大留学生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留学生编写的小册子也在东京问世,像《警世钟》、《革命军》等书籍,也都极力宣讲革命道理,启示人们看清革命形势,鼓动大家积极起来参加推翻满清王朝的革命斗争。

清光绪二十九年正月(1903年2月)《浙江潮》(月刊)在东京创刊,起初由孙江东和蒋百里二人主编。《发刊词》是蒋百里写的:“忍将冷眼,睹亡国于生前;剩有雄魂,发大声于海上。”这篇发刊词极富有鼓动性,激发留学生们的革命热情。周树人看罢,兴奋地拿起笔来为这本刊物设计了一个封面,根据这本刊物名称的深刻含义,用翻卷的巨浪象征着汹涌澎湃的革命浪潮。刊物内登载有章太炎先生的四首诗,其中有《狱中赠邹容》邹容吾小弟,被发下瀛洲。

快剪刀除辫,干牛肉作糇。

英雄一入狱,天地亦悲秋。

临命须掺手,乾坤只两头。

《狱中闻沈禹希见杀》

不见沈生久,江湖知隐沦。

萧萧悲壮士,今在易京门。

螭魅羞争焰,文章总断魂。

中阴当待我,南北几新坟。

这些诗,受到留学生们的欢迎和喜爱。当时,周树人拿到《浙江潮》刊物,反复诵读这些诗句,很受感动,日久不忘,对章太炎这样一位革命家十分敬佩。

后来,许寿裳接任编辑,向周树人约稿。周树人一口

答应,隔了一天,便拿出一篇文章《斯巴达之魂》交给了许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万古天帝诀》更新?安装优品小说网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放弃 立即下载
目录
新书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