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清朝其实很有趣儿 > 乾隆的博弈对手们

乾隆的博弈对手们(1/2)

目录
好书推荐: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视频广告!

清朝其实很有趣儿乾隆的博弈对手们

雍正差就差在没有搞好舆论宣传工作,说起这个舆论宣传阵地啊,你领导不快点上去趴窝,老百姓就肯定会跑到上面轧闹猛。倒霉的雍正不明白这么一个简单的问题,天真地与民间学者抬杠,结果把自己闹成了夹心饼干,他爹那一辈是“盛世”,到了儿子这一辈还是“盛世”,偏他没有盛世不说,还被百姓们要求做亲子鉴定。说来说去,这都是雍正咎由自取,怪不得别人。

乾隆吸取了雍正的教训,于是他狠抓思想建设,成就斐然。据《养吉斋余录》上记载,乾隆这兄弟酷爱写诗,是个合格的文青,该文学青年写诗无数,后来他的儿子将这些诗篇杂烩结集出版,总计是41800首诗。

41800首!这是个什么概念?要知道,乾隆总计活了八十九年,扣除吃妈妈奶的四年,就以他狂写诗八十五年计算的话,那么,八十五年一共是31000多天,也就是说他平均一天要写一首诗多……一天只写一首诗多,不多,不多……可难能可贵的是,乾隆能够坚持八十多年如一日,风雨无阻,昼夜不息,把这项工作坚持下去,真是太难得了。

那么,一个当领导的,坚持每天写诗两首,会有什么

样明显的社会效益呢?真要是较起真来,这效益可就大了:

乾隆南幸,乘舆出国门,才里许,乡人某荷锸迎观,侍卫出刀于手,斥去之。乡人倔强不少却。一尉持梃挞其颅,乡人负痛而号奔。乾隆惊询何事,以刺客对。大怒命缚交顺天府尹,严鞫论拟。府尹某廉得其情,知乡人实非刺客,且恐兴大狱也。即具折复奏,略谓乡人某素患疯疾,有邻右切结可证。罪疑唯轻,且无例可援,乡人某某,着永远监禁,遇赦不赦。地方官疏于防范,着交部议处是否有当。伏乞圣鉴训示云。疏上,称旨,即奉批答,着照所奏,妥为办理,钦此。故至今论者韪之,谓能顾全民命。不独乡人感德,即失事之地方官,亦在斡旋之中矣。

这里说的是乾隆南巡的时候,遇到一个颇有山东生员冯起炎风格的老农,该老农听说皇帝打这儿经过,当即光着脚丫子,扛着锄头跑来看稀奇。侍卫拿刀子轰老农滚开,那老农却不肯听劝,一名侍卫看不下去了,就抡起鞭子,耐心地对老农进行说服工作,结果老农发出了惊天动地的惨叫声,惊得乾隆脸皮变色,六神无主,就问:“咋回事啊,刚才是什么动静啊,那么怕人?”

卫回答说:“启奏陛下,有刺客。”

刺客?当地官员看不下去了,只好出来解释:“陛下,不是这回事……那个老农啊,他患有严重的癫痫疾病,一到人多的地方就抽风……陛下,我的意思是说,咱们这里这么多的正常人,能不能别跟一个疯子计较?”

乾隆皱起了眉头,这事,该不该听地方官的一句劝呢?还没拿定主意,那边又出事了:

纯庙南巡,江浙耆老妇女,道旁瞻仰,有称皇帝老爷者。前驱卫士将执而治之。纯皇亦惊讶,询之尹文端公。公奏:“南方愚民,不明大体,往往呼天为天老爷,天神地,无不老爷者。”纯皇大笑,扈从诸臣,遂不复言。公奏对敏慧,为廷臣所交推,玩此数语,洵称得体。

这个故事说,在乾隆巡幸江南的途中,调皮捣蛋的不只是农夫,农妇更是没有闲着,这里就冒出来一个纯朴的农妇,站在道边,向乾隆热烈地挥手狂叫。侍卫大怒,上前将农妇逮住,押到乾隆车仗前:“陛下,这农村老娘们儿乱喊口号……太反动了,必须要严惩。”

“嗯,应该严惩,应该的。”乾隆扭过头来,问身边随行的官员们,“你们说说,这老娘们儿该怎么整治她才

好?”

众官员们议论说:“这老娘们儿没文化,就爱往人多的地方瞎嚷嚷,嗓门儿还老高……不过呢,好像这老娘们儿也没什么谋反之心,她只是弄不清楚该怎么称呼皇帝罢了……”

“也有道理。”乾隆点头,谆谆教诲各级官员道,“朕早就跟你们说过了,群众才是真正的英雄,而你们这群傻帽儿,才是最幼稚可笑的,不信是不是?不信咱们试一试,那谁……去那边田里,把那个正插秧的老农给朕逮来……”

高宗循卫河南巡,舟行倚窗,见道旁农夫耕作,为向所未见,辄顾而乐之。至山左某邑,欲悉民间疾苦,因召一农夫至御舟,问岁获之丰歉,农业之大略,地方长官之贤否。农夫奏对,颇惬圣意。寻又令鮂视随扈诸臣,兼询姓氏。群臣以农夫奉旨询问,于上前不敢不以名对,中多有恐农夫采舆论上闻致触圣怒者,皆股栗失常。农夫阅竟,奏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万古天帝诀》更新?安装优品小说网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放弃 立即下载
目录
新书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