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1/3)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视频广告!
孟子第54章
四十六知者章
孟子曰:“知者①无不知也,当务之为急;仁者,无不爱也,急亲贤之为务。尧舜之知,而不徧物②;急先务也。尧舜爱人,不遍爱人;急亲贤也。不能三年之丧,而缌小功③之察;放饭流歠④,而问无齿决⑤,是谓不知务。”
【注释】
①知者:智慧之人。“知”,通智。②徧物:“徧”,同遍。普遍也。“物”,事也。“而不徧物”,谓不能普遍知道百工之事也。③缌小功:“鳁,细麻布。丧服之最轻者用之,三月之丧也。“小功”,其丧服用稍粗熟布为之,五月之丧也。”④放饭流歠:“放饭”。谓饭时放恣无节。“流歠”,谓饮食长吸如流。“饭”,读上声。“歠”,音卓。⑤齿决:朱注:“齿决,啮断干肉;不敬之小者也。”
【译文】
孟子说:“聪明的人,没有不清楚的,但必把当前的紧要事先做完;仁慈的人没有不爱人的,但必先以亲近贤能之人为要务。尧舜的智慧,也不能遍知一切事务,只因能先办重要的事件;尧舜的仁慈,也不能尽爱所有的人,只因能先急于亲近贤能的人。不能守三年之孝的人,却细察到那缌服和小功服;好像在吃饭时,狼吞虎咽,口沫流溢,放肆无度,却注意到不应用牙齿咬断干肉的小节,这叫做不知轻重缓急。”四十七不仁章
孟子曰。“不仁哉①梁惠王也!仁者以其所爱,及其所不爱;不仁者,以其所不爱,及其所爱②。”公孙丑曰:“何谓也?”梁惠王以土地之故,糜烂其民而战之③。大败。将复之④。恐不能胜,故驱其所爱子以殉之⑤。是之谓以其所不爱,及其所爱也。”
【注释】
①不仁哉:赵注:“惠王好战杀人,故孟子曰,不仁哉。”②仁看以其所爱及其所不爱:朱注:“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所谓以其所爱,及其所不爱也。”③糜烂其人民:谓驱民战死,粉身碎骨,血肉成浆也④将复之:又准备再战。⑤驱其所爱子弟以殉之:指东败于齐长于死焉事。“子弟”,谓太子申。
【译文】
孟子说:“梁惠王,真是不仁道呀!仁道的人,由他所爱的,推及到所不爱的;不仁道的人,把他所不爱的,推及到他所爱的。”公孙丑说:“这是怎么说的?”孟子说:“梁惠王为了争夺土地的缘故,不惜牺牲他的人民,叫他们去打仗,结果打了大败,还要继续打下去,又怕不能打赢,所以驱使他所爱的子弟去送死,这就叫做由他所不爱的,推及他所爱的。”四十八春秋章
孟子曰:“春秋无义战①;彼善于此②,则有之矣。征③者,上伐下也,敌国④不相征也。”
【注释】
①春秋无义战:朱注:“春秋每书诸侯战伐之事,必加讥贬,以着其擅兴之罪,无有以为合于义而许之者。”②彼善于此:朱注:“如召陵之师之类是也。”焦循正义:“召陵之役,虽以兵车,而不伤一卒,不折一矢,无异衣裳之会,故春秋善之。”③征:正也。上讨下之称。朱注:“诸侯有罪,则天子讨正之,此春秋所以无义战也。”④敌国:“敌”,匹也。“敌国”,强弱同等之国也。
【译文】
孟子说:“春秋的时候,没有合理的战争;只有那个比较这个好些,到是有的。所谓征,本来是上伐下的,平等的国家,不能彼此讨伐的。”四十九尽信章
孟子曰:“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吾于《武成》①,取二三策②而已矣。仁人无敌于天下;以至仁伐至不仁③,而何其血之流杵④也。”
【注释】
①武成:朱注:“周书篇名。武王伐纣,归而纪事之书也。”②取二三策:“策”,竹简。谓取其二三竹简之言,其余不可尽信。③以至仁伐至不仁:“至仁”,谓武王也。“至不仁”。谓商纣也。
④血之流杵:朱注:“杵,春杵也,或作卤楯也。武成,言武王伐纣,纣之前徒倒戈,攻于后以北,血流漂杵。”
【译文】
孟子说:“完全信书中的话,还不如没有书好。我对于书经武成篇,只取两三尺竹简的意思罢了。仁德的人,是天下没有敌手的,拿最仁的武王伐最不仁的商纣,怎么会杀得血流漂杵呢!”五十有人章
孟子曰:“有人曰:‘我善为陈①,我善为战。’大罪也,国君好仁,天下无敌焉,南面而征北狄怨,东面而征西夷怨,曰:‘奚为后我②?’武王之伐殷也,革车三百两③,虎贲④三千人。王曰:‘无畏!宁尔也,非敌百姓也⑤。’若崩厥角⑥稽首。征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万古天帝诀》更新?安装优品小说网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