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1/3)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视频广告!
孟子第36章
三十一视臣章
孟子告齐宣王①曰:“君之视臣如手足②,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③;君之视臣如土芥④,则臣视君如寇雠⑤。”王曰:“礼为旧君有服⑥;何如斯可为服矣?”曰:“谏行言听,膏泽⑦下于民;有故而去,则君使人导之出疆⑧,又先⑨于其所往;去三年不反,然后收其田里⑩:此之谓三有礼焉。如此,则为之服矣。今也为臣,谏则不行,言则不听,膏泽不下于民;有故而去,则君搏执之,又极之于其所往;去之日,遂收其田里:此之谓寇雠;寇雠,何服之有!”
【注释】
①告齐宣王:朱注:“孔氏曰:宣王之遇臣下,恩礼衰薄,至于昔者所进,今日不知其亡,则其于群臣,可谓邈然无敬矣。故君子告之以此。”②手足:朱注:“手足腹心,相待一体,恩义之至也。”③国人:犹言路人。无怨无德也。④土芥:谓视之如土如草也。⑤寇雠:雠:通仇。犹言敌人。⑥为旧君有服:仪礼丧服:“大夫为旧君何以服齐衰三月也?大夫去君,归其宗庙,故服齐衰三月也,言与民同也。何大夫之谓乎?言其以道去君而犹未绝也。”朱注:“王疑孟子之言太甚.故以此礼为问。”⑦膏泽:犹言恩泽也。⑧导之出疆:朱注:“防剽掠也。”⑨先:先容之也。朱注:“称道其贤,欲收用之也。”⑩收其田里:“田里”,谓田禄里居也。朱注:“三年而后收其田禄里居,前此犹望其归也。”搏执:赵注:“搏执其亲族也。”案亲族,指其父母妻子兄弟也。极:困也。穷也。谓穷之困之于所往之国,使之终死于此,所谓极之也。
【译文】
孟子向齐宣王说:“人君看待臣子像手足,臣子就把人君看待像腹心;人君看待臣子像犬马,臣子就把人君看待像路人;人君看待臣子像土芥,臣子就把人君看待像敌人。”宣王说:“礼经上说:凡是事过君的臣子,应替旧君穿孝服三个月。怎样才可以替旧君穿孝服呢?”孟子说:“臣子进谏时便采用,臣子建议时便听从,因此,使恩惠施及到百姓身上去。当他有事故要离开本国时,人君便派人领导他出境,又先在他所到的地方宣扬他,等他去国三年不回来,然后才收回他的田禄和里居;这是对臣子做了三件有礼的事。这样,就应替旧君穿孝服。现在做臣子,有进谏并不采用,有建议并不听从,不能使恩施及到百姓身上。当他有事故离开本国,人君就派人押着他离境,又派人在他所要去的国家,尽量地破坏,使他陷于绝境。他一离开,就收回他的田禄里居。这样,就叫做敌人。既是敌人,还有什么孝服可穿呢?”三十二无罪章
孟子曰:“无罪而杀士,则大夫可以去①;无罪而戮民,则士可以徙②。”
【注释】
①大夫可去:谓辞去其官职。②士可以徙:谓迁地他往。赵注。“恶伤其类,视其下等,惧次及也。”
【译文】
孟子说:“国君无故杀了士人,凡是做官的,就可以辞职不干了。倘无故杀了百姓,凡是士人,皆可迁往他处去了。”三十三君仁章
孟子曰:“君仁①莫不仁,君义莫不义。”
【注释】
①君仁全二句:此已见前“仁不足与适也”二十章。朱注:“上篇主旨人臣当以正君为急。此章直戒人君。”“君仁”,兼指存心行政之公言。“君义”,兼指存心行政之宜言。
【译文】
孟子说:“国君能依仁道行事,百姓自然没有不仁了。国君能依义理行事,百姓自然没有不义了。”三十四非礼章
孟子曰:“非礼之礼①,非义之义②,大人③弗为。”
【注释】
①非礼之礼:赵注:“若礼而非礼。陈质娶妇而长,拜之也。”言如妇长于夫,而夫拜之,似敬长之礼,而实非礼也。②非义之义:赵注:“借交报仇,是也。”言如助友以报仇,似交友之义。而实非义也。朱注:“察理不精,故有二者之蔽”。③大人:指有德之君子。
【译文】
孟子说:“行之似礼,实际不是礼;行之
似义.实际不是义。有德的君子是不会做的。”三十五中也章
孟子曰:“中①也养不中②,才③也养不才;故人乐有贤父兄④也。如中也弃不中,才也弃不才,则贤不肖⑤之相去⑥,其间不能以寸⑦。”
【注释】
①中:全也。即大全中正之道也。②不中:偏而不全也。一有所偏,则入邪道。③才:俊才也。④乐有贤父兄:赵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万古天帝诀》更新?安装优品小说网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