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1/4)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视频广告!
孟子第28章
九彭更章
彭更①问曰:“后车②数十乘,从者数百人,以传食③于诸侯,不以泰④乎?”孟子曰:“非其道,则一箪食不可受于人;如其道,则舜受尧之天下,不以为泰,子以为泰乎?”曰:“否,士无事而食⑤,不可也。”曰:“子不通功易事⑥,以羡⑦补不足,则农有馀粟⑧,女有馀布;子如通之。则梓匠轮舆⑨,皆得食⑩于子。于此有人焉,入则孝,出则悌,守先王之道,以待后之学者,而不得食于子;子何尊梓匠轮舆,而轻仁义哉!”曰:“梓匠轮舆,其志将以求食也。君子之为道也,其志亦将以求食与?”曰:“子何以其志为哉!其有功于子,可食而食之矣。且子食志乎?食功乎?”曰:“食志。”曰:“有人于此。毁瓦画墁,其志求食也,则子食之乎?”曰:“否。”曰:“然则子非食志也,食功也。”
【注释】
①彭更:孟子弟子。②后车:弟子随从于后,所乘之车也。③传食:“传”,客馆。犹今之宾馆,或招待所。焦循正义:“傅食,谓舍止诸侯之客馆而受其饮食也。”④以泰:“以”同已。甚也。“泰”,奢也。“已泰”,太过分也。⑤无事而食:“事”,职也。功也。“无事而食”,犹言无职而食人禄也。⑥通功易事:孙奭疏:“盖所作未成谓之事;事之成,则谓之功。”朱注:“谓通人之功而交易其事。”⑦羡:余也。⑧农有馀粟女有馀布:焦循正义:“女以所织之布,易农所种之粟,两相补财皆无不足;惟两不相补,则各有所馀,斯各有所不足矣。”⑨梓匠轮舆:梓人、匠人,皆木工也。轮人、舆人,皆车工也。⑩食:读寺。以食与人也。以下“食”于子,可“食”而食,“食”功,“食”之,皆读寺音。待:备也。谓守护先生之道,以备后之学者有遵循也。志:心之所向往,即心愿也。子何以其志为哉:为下省一“言”字。即“子何以其志为言哉”。食志:胡毓寰云:“孟子主食功,彭更主食志。极端言之。则食功者,不问其志是否为食,惟有功则食之。食志者,不问其有功与否,惟志于食则食之。”又云:“孟子以为治仁义者,可为人师范,有功文化传播,犹工人为器备用,并非无事而食于人也。”按孟子平生抱负,重在有益于人类,人世间孰有踰于圣人立德立言立功哉!毁瓦画墁:杜预注:“毁、坏之也。”俞樾曰:画,当读为划。说文:“刨,划伤也。”墁,慢,古字通用。说文:“慢,衣车盖也。”画慢者,划伤其车上之鳗也。毁瓦以治屋言,乃梓匠之事;画墁以治车言,乃轮舆之事。高步瀛曰:“说文慢字,疑后出字。朱注:“墁,墙壁之饰也。毁瓦画墁,言无功而有害也。故解毁坏其屋瓦,划伤其墙饰,亦通。”
【译文】
彭更问孟子说:“后面跟着车子有几十辆,随从弟子有几百人,每到一国,就接受诸侯的招待,驻他的宾馆,吃他的美餐,这未免太过分了么?”孟子说:“如果不合于道,就是一竹篮饭,也不能接受的;合于道,就像舜受尧的天下,也不为过分;你以为太过分么?”彭更说:“不是这样说,我只认为没有功劳而白吃人的饭,那是不可以的。”孟子说:“你如不能分工合作,将自家工作的成果,和别人家去交换,拿多余的去弥补不足的,那种田的农夫,就空有余剩的米谷;纺织的妇女,就空有余剩的布匹。假使他们互通有无,交换成果,那么,虽是木匠和车工,都能够从你这里得到饭吃。何况现在有一个人,在家能孝顺父母,出外能恭敬兄长,守护着先王的大道,以备后起的青年,使他们有所遵循和取法。这样人,反不能在你那儿得到饭吃。你为什么要重视木匠车工而看轻那行仁尚义的君子呢!”彭更说:“木匠和车工,他们的心愿,将借这个来找饭吃的;君子行仁尚义,他们的心愿,也是想借这个来找饭吃么?”孟子说:“你何必拿君子的心愿来说呢?只要有功劳于你,可以给他饭吃,就给他吃是了。而且你还是为了他的心愿给他饭吃呢?还是为他功劳给他饭吃呢?”彭更说:“是为了他们心愿才给他饭吃的。”孟子说:“有个工人在这里,毁坏你的屋瓦,涂抹你墙壁的粉饰,他的心愿是想借这个找饭吃的,那你给他饭吃么?”彭更说:“不给他。”孟子说:“那么你不是给有心愿的人吃的,是给有功劳的人吃的。”十宋小章
万章①问曰:“宋,小国也。今将行王政,齐楚恶而伐之,则如之何?”孟子曰:“汤居毫②,与葛③为邻;葛伯放而不祀④。汤使人问之曰:‘何为不祀?’曰:‘无以供牺牲也。’汤使遗⑤之牛羊;葛伯食之,又不以祀。汤又使人问之曰:‘何为不祀?’曰:‘无以供粢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万古天帝诀》更新?安装优品小说网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