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1/2)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视频广告!
孟子第1章
梁惠王篇第一一梁惠章
孟子见梁惠王①。王曰:“叟②!不远千里而来③,亦将有以利吾国④乎”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⑤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⑥曰何以利吾家⑦,士庶人⑧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⑨利,而国危矣!万乘之国⑩,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矣!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
【注释】
①梁惠王:即魏惠王。名莹(yīnɡ),惠、是谥号。本都安邑(今山西省夏县,夏禹故都。),后迁大粱(今河南省开封县。)。②叟:长老之称。③不远千里而来:言不以千里之长途为远而来也。④利吾国:王充论衡云:“夫利有二,有财货之利,有安吉之利。”易干文言:“利者、义之和也。”安吉之利,即“义之和”。公利也。财货之利,则私利也。今惠问何以利吾国?问富国强兵之术,乃私利也。故孟子僻之。⑤仁义:“仁”、是爱心。“义”,是正义。盖蕴之于内曰仁,发之于外曰义。“仁义”二字,是儒家以“德治天下”之主要思想。⑥大夫:官称。三代官制,分卿、大夫、士三级。天子诸侯皆置之。⑦家:此非家庭之家,乃卿大夫在其采邑内所设之机构。左氏傅桓二年:“天子建国,诸侯立家。”言诸侯受封于天子而有国,卿、大夫食采于诸侯而有家。⑧士庶人:“士”、读书人“蔗人”、百姓。“庶”、众也。⑨交征:朱注:“征、取也。上取乎下,下取乎上,故曰交征。”⑩万乘之国:朱注:“乘、车数也。万乘之国者,天子畿内,地方千里,出车万乘。千乘之家者,天子之公卿采地方百里,出车千乘也。千乘之国、诸侯之国;百乘之家,诸侯之大夫也。”按万乘,本非诸侯之号,但以梁齐等国,时
皆侵地广大,僭号称王,故曰“万乘”。弑:下杀上也。餍(yàn):满足也。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朱注:“遗、犹弃也。后、不急也。言仁者必爱其亲,义者必急其君,故人君躬行仁义,而无求利之心,则其下化之,自亲戴于己也。”
【译文】
孟子去见梁惠王,王说:“老先生,你不怕千里遥远的路程来到这里,也将有什么富强方法,对于我国家有利吧?”孟子答道:“王何必说利呢?我看只有仁义就可以了。王如果说:‘怎样可以利我的国?’大夫必要说:‘怎样可以利我的家?’士人和百姓也都要说:‘怎样可以利我的身?’到了这个时候,上要取下的利,下要取上的利,那国家就危险了。万乘的国家,有杀他的国君,必定是千乘的公卿;千乘的国家,有杀他的国君,必定是百乘的大夫。依照先王所定的成法:‘在万乘中取得了千乘,在千乘中取得了百乘’这样,不能不算多了。如果人人轻义重利,那是不完全篡夺过来,绝对不会满足的。可是,没有重视仁爱的,还要抛弃他的父母,没有重视义理的,还要不急事他的君上。讲王只要谈谈仁义就可以,何必要说利呢?”
二王立章
孟子见梁惠王,王立于沼①上,顾鸿雁②麋鹿③,曰:“贤者亦乐此乎?”孟子对曰:“贤者而后④乐此,不贤者虽有此不乐也。《诗》云⑤,‘经始灵台⑥,经之营之⑦;庶民攻⑧之,不日⑨成之。经始勿亟⑩,庶民子来。王在灵囿,麀鹿攸伏。麀鹿濯濯,白鸟鹤鹤。王在灵沼,于牣鱼跃。’文王以民力为台为沼,而民欢乐之;谓其台曰灵台,谓其沼曰灵沼,乐其有麋鹿鱼鳌。古之人与民偕乐,故能乐也。《汤誓》曰:‘时日害丧?予及女偕亡’!”民欲与之偕亡,虽有台池鸟兽,岂能独乐哉!”
【注释】
①沼:池也。②鸿:雁之大者。③麋:鹿之大者。④而后:有
“然后”意。⑤诗云:大雅灵台之篇。⑥经始灵台:“经”、量度。“灵台”:文王台名,灵为美善之意,台下有灵囿。故址在今陕西省郡县东三十里。⑦经之营之:“营”、域限,作动词用。谓先度量台址,然后绳度立表,以定其位处。⑧攻:治。谓开始建造。⑨不曰:不超过几日,言其速也。⑩亚:疾。速。麀鹿攸伏:“麀”音忧。牝鹿。郑笺:“攸,所也。文王亲至灵囿,视牝鹿所游伏之处。”濯濯:丰肥光泽貌。鹤鹤:洁白貌。于牣:“于”,读鸟,叹美词。“牣”,读“刃”,满也。汤誓:《尚书》篇名。乃商汤伐夏桀誓师之词。时曰曷丧予及女偕亡:“时”是也。“害”、同盍,作何不解。“丧”、去声,亡也。“女”、同汝。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万古天帝诀》更新?安装优品小说网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