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春秋左传 > 第46章 左传:隐公(元年~十一年)2

第46章 左传:隐公(元年~十一年)2(2/6)

目录
好书推荐: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视频广告!

春秋左传第46章 左传:隐公(元年~十一年)2

用国君的名义告急求救。隐公听说军队已经进入外城,准备出兵救援宋国,询问使者说:“军队到了什么地方?”使者欺骗他说:“还没有到国都。”隐公大怒,不去救援。他辞谢使者说:“君王命令我一起为宋国的危难忧虑,现询问使者,回答说:‘军队还没有到国都’这就不是我所敢知道的了。”

冬十二月二十九日,臧僖伯去世。隐公说:“叔父对我怨恨,我不敢忘记。”于是按照原等级加一级的葬仪安葬他。宋人攻打郑国,包围长葛,来报复攻进外城这一战役。隐公六年

【原文】

六年春,郑人来渝平,更成也。

翼九宗、五正顷父之子嘉父逆晋侯于随,纳诸鄂。晋人谓之鄂侯。夏,盟于艾,始平于齐也。

五月庚申,郑伯侵陈,大获。往岁,郑伯请成于陈,陈侯不许。五父谏曰:“亲仁善邻,国之宝也。君其许郑。”陈侯曰:“宋、卫实难,郑何能为?”遂不许。

君子曰:“善不可失,恶不可长,其陈桓公之谓乎!长恶不悛,从自及也。虽欲救之,其将能乎?《商书》曰:‘恶之易也,如火之燎于原,不可乡迩,其犹可扑灭?’周任有言曰‘为国家者,见恶如农夫之务去草焉,芟夷蕰崇之,绝其本根,勿使能殖,则善者信矣。’”

秋,宋人取长葛。冬,京师来告饥。公为之请籴于宋、卫、齐、郑,礼也。郑伯如周,始朝桓王也。王不礼焉。周桓公言于王曰:“我周之东迁,晋、郑焉依。善郑以劝来者,犹惧不蔇,况不礼焉?郑不来矣!”

【译文】

六年春,郑人来要求解怨结好,当时叫做“更成”。

晋国翼都的九宗五正顷父的儿子嘉父到随地迎接晋侯,把他安排在鄂地,晋国人称为鄂侯。

夏季,和齐国在艾地结盟,开始和齐国结好。

五月十一日,郑伯攻打陈国,大获全胜。往年,郑伯请求和陈国讲和,陈侯不答应。五父劝谏说:“亲近仁义而和邻国友好,这是国家最宝贵的措施,您还是答应郑国的请求吧!”陈侯说:“宋国和卫国才是真正的祸患。郑国能做什么?”因此就没有答应。君子说:“善不可丢失,恶不可滋长,这说的就是陈桓公吧!滋长了恶而不悔改,马上就得招致祸害。如果挽救,未必办得到!《商书》说:‘恶的蔓延,如同遍地大火,不可以靠拢,难道还能扑灭?’周任有话说:‘治理国家的人,见到恶,就好像农夫急于除杂草一样,锄掉它聚积起来肥田,铲除它的老根,不要使它再生长,那么善的事物就能发展了。’”

秋季,宋人占领长葛。冬季,京城派人来报告饥荒,隐公就代周向宋、卫、齐、郑诸国请求购买谷物,这是合于礼的。郑伯去周都城,开始朝见周天子,周天子不予礼遇。周桓公对周天子说:“我们周室东迁,依靠的就是晋国和郑国。友好地对待郑国,用以勉励后来的人,还恐怕人家不来,何况不加礼遇呢?郑国不会来了。”

隐公七年

【原文】

七年春,滕侯卒。不书名,未同盟也。凡诸侯同盟,于是称名,故薨则赴以名,告终称嗣也,以继好息民,谓之礼经。

夏,城中丘,书,不时也。齐侯使夷仲年来聘,结艾之盟也。秋,宋及郑平。七月庚申,盟于宿。公伐邾,为宋讨也。初,戎朝于周,发币于公卿,凡伯弗宾。冬,王使凡伯来!聘。还,戎伐之于楚丘以归。

陈及郑平。十二月,陈五父如郑莅盟。壬申,及郑伯盟,歃如忘。泄伯曰:“五父必不免,不赖盟矣。”

郑良佐如陈莅盟,辛巳,及陈侯盟,亦知陈之将**。

郑公子忽在王所,故陈侯请妻之。郑伯许之,乃成昏。

【译文】

七年春,滕侯去世。《春秋》没有记载滕侯的名字

,是由于没有和鲁国同盟的缘故。凡是诸侯各国缔结过同盟,就互相把国名向神**告,所以当国君死后则在讣告上也写上名字,这是为了向同盟国报告国君去世和继承的人,以便继续过去的友好关系,并以此安定人民,这是礼仪的**。

夏季,在中丘筑城。《春秋》加以记载,是由于妨碍了农时。齐僖公派夷仲年前来聘问,这是为了巩固艾地的盟会。秋季,宋国和郑国讲和。七月十七日,在宿地结盟。隐公攻打邾国,这是为宋国而去攻打的。

当初,戎人朝觐周王,向公卿送了财币,只有凡伯不款待,也不回报。冬季,周天子派凡伯来鲁国聘问。在回去的路上,戎人在楚丘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万古天帝诀》更新?安装优品小说网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放弃 立即下载
目录
新书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