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似顺论1(3/5)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视频广告!
春秋左传第41章 似顺论1
数:术,道术。
不知其说所以然而然:意思是,人们不能解释那些事理为什么会是这样,但它确实就是这样。
兴制:创订制度。
事心:用心,指凭主观进行判断。
有度【正文】
三曰:
贤主有度而听①,故不过。有度而以听,则不可欺矣,不可惶矣②,不可恐矣,不可喜矣③。以凡人之知,不昏乎其所已知,而昏乎其所未知,则人之易欺矣,可惶矣,可恐矣,可喜矣,知之不审也。
客有问季子曰④:“奚以知舜之能也?”季子曰:“尧固已治天下矣,舜言治天下而合己之符⑤,是以知其能也。”“若虽知之⑥,奚道知其不为私⑦”季子曰:“诸能治天下者,固必通乎性命之情者⑧,当无私矣。”夏不衣裘,非爱裘也”,暖有余也。冬不用⑩,非爱也,清有余也。圣人之不为私也,非爱费也,节乎己也。节己,虽贪污之心犹若止,又况乎圣人?
许由非强也,有所乎通也。有所通则贪污之利外矣。孔墨之弟子徒属充满天下,皆以仁义之术教导于天下,然而无所行。教者术犹不能行,又况乎所教?是何也?仁义之术外也。夫以外胜内,匹夫徒步不能行,又况乎人主?唯通乎性命之情,而仁义之术自行矣。
先王不能尽知,执一而万物治。使人不能执一者,物感之也。故曰:通意之悖,解心之缪,去德之累,通道之塞。贵富显严名利,六者悖意者也。容动色理气意,六者缪心者也。恶欲喜怒哀乐,六者累德者也。智能去就取舍,六者塞道者也。此四六者不荡乎胸中则正。正则静,静则清明,清明则虚,虚则无为而无不为也。【解说】
本篇论君道,主张君主要“有度”、“执一”。所谓“度”和“一”,也就是性命之情。作者认为,君主只有通晓性命之情,才能正确地听言知人,去私心,行仁义。而通晓性命之情的关键,在于去掉扰乱人心的因素,做到虚静清明。可见,作者是以道家无为的思想作为出发点和归宿的。
文章结尾一段文字,与《庄子·庚桑楚》基本相同。【注释】
①度:法度,准则。
②惶:惶惑,疑惧。用如使动。
③喜:用如使动。
④季子:东户季子,传说尧时诸侯。
⑤符:道。
⑥若:你。
⑦道:由。
⑧通:通晓,了解。情:指本性。
⑨爱:吝惜,舍不得。
⑩(chà):扇子。
清:寒凉。
费:费用,指财货。
节:克制。
贪污:贪婪,不廉洁。犹若:犹然,尚且。
强(qiǎnɡ):勉强。
有听乎通:指对“性命之情”有所通晓。乎,于。
外:排除,抛弃。
无所行:指没有什么地方得以推行孔墨之道。
教者:指孔墨。
所教:指孔墨的弟子徒属。
外:外在的,不是本性所具有的。
内:内在的,指私欲。
徒步:徒步行走的人,指平民,与“匹夫”同义。
一:根本之道,这里指清虚无为的“性命之情”。
物:外物。感:扰动。
悖:惑乱。
缪(liǎo):缠绕。
严:威。
容;容貌。动:举止。色:脸色,神情。理:辞理(依成玄英说,见《庄子·庚桑楚》疏),言辞的条理。意:情意。
智能:智
慧,才能。去就:离开,走向,指在仕隐死生等重大问题上的去取。取舍:择取,舍弃,与“去就”义近。《庄子·庚桑楚》作“取与”。
此四六者:这四类东西。由于每类列举了六种,所以说“此四六者”。正:指思想纯正。
清明:清净明澈。
分职【正文】
四曰:
先王用非其有如已有之①,通乎君道者也。夫君也者,处虚服素而无智②,故能使众智也③。智反无能④,故能使众能也⑤。能执无为,故能使众为也。无智无能无为,此君之所执也。人主之所惑者则不然。以其智强智⑥,以其能强能,以其为强为。此处人臣之职也。处人臣之职,而欲无壅塞,虽舜不能为。
武王之佐五人⑦,武王之于五人者之事无能也,然而世皆曰取天下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万古天帝诀》更新?安装优品小说网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