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春秋左传 > 第39章 不苟论1

第39章 不苟论1(2/4)

目录
好书推荐: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视频广告!

春秋左传第39章 不苟论1

用藤田丰八说,见《国译吕氏春秋》)。秦故地原来只限于陕西中部,穆公统一西戎后,疆土向西大规模扩展了。

叔虎:晋大夫,即下文的卻子虎。姓郤,名豹,字叔虎。东郭蹇:齐大夫,姓东郭,名蹇。

公孙枝:秦大夫,字子桑,曾向秦穆公举

荐百里奚。

子事非子之事:第一个“事”字为动词,做。第二个“事”字为名词,指按职分应做的事。

僻陋戎夷:指处于戎夷所居的僻陋之地。

事:政事。服:使用,任用。其任:指适于担任各种政事的人。

论:评判善恶以进行赏罚。而:你。

敷:陈说。

请之:为他求情。

徙:指离开百里奚处。

街:四通八达的道路,这里指闹市。

行:施行。罪:惩罚。

分(fèn)官:名分职守。

乡(xiàng):向,趋向。

邺:春秋卫地,在今河北省临漳县。

赵衰:晋大夫,曾从晋文公出亡,谥成子。

本:根本,这里指提出胜邺之术的人。

末:末节,这里指遵照命令去实施的人。

骑乘者:车兵,这里泛指将士。

因:接续,承袭。

赞能【正文】

二曰:

贤者善人以人①,中人以事②,不肖者以财。得十良马,不若得一伯乐;得十良剑,不若得一欧冶③;得地千里,不若得一圣人。舜得皋陶而舜授之④,汤得伊尹而有夏民,文王得吕望而服殷商。夫得圣人,岂有里数哉⑤?

管子束缚在鲁,桓公欲相鲍叔。鲍叔曰:“吾君欲霸王⑥,则管夷吾在彼。臣弗若也。”桓公曰:“夷吾,寡人之贼也⑦,射我者也⑧,不可。”鲍叔曰:“夷吾,为其君射人者也。君若得而臣之,则彼亦将为君射人。”桓公不听,强相鲍叔。固辞让⑨,而桓公果听之。于是乎使人告鲁曰:“管夷吾,寡人之雠也,愿得之而亲加手焉。”鲁君许诺⑩,乃使吏鞹其拳,胶其目,盛之以鸱夷,置之车中。至齐境,桓公使人以朝车迎之。祓以爟火,衅以牺猳焉,生与之如国。命有司除庙筵几,而荐之曰:“自孤之闻夷吾之言也,目益明,耳益聪,孤弗敢专,敢以告于先君。”因顾而命管子闩:“夷吾佐予!”管仲还走,再拜稽首,受令而出。管子治齐国,举事有功,桓公必先赏鲍叔,曰:“使齐国得管子者,鲍叔也。”桓公可谓知行赏矣。凡行赏欲其本也,本则过无由生矣。

孙叔敖、沈尹茎相与友。叔敖游于郢三年,声问不知,修行不闻。沈尹茎谓孙叔敖曰:“说义以听,方术信行,能令人主上至于王,下至于霸,我不若子也。耦世接俗,说义调均,以适主心,子不如我也。子何以不归耕乎?吾将为子游。”沈尹茎游于郢五年,荆王欲以为令尹,沈尹茎辞曰:“期思之鄙人有孙叔敖者,圣人也。王必用之,臣不若也。”荆王于是使人以王舆迎叔敖,以为令尹,十二年而庄王霸。此沈尹茎之力也。功无大乎进贤。【解说】

“赞能”即进能,也就是举任贤能。本篇从举荐人才的角度阐述任贤的思想。文章强调了得贤对于成就王霸之业的决定性作用,着重陈述了鲍叔牙和沈尹筮举贤的坚决和热忱,旨在倡导为臣者以举贤为己任,同时也是提醒君主重视延揽人才。【注释】

①善:亲善。以人:指根据这个人的仁德。人,通“仁”。

②事:事功。

③欧冶:春秋时冶工,善铸剑。

④授:任用。

⑤岂有里数哉:得圣人即可得天下,而天下土地不止千里,所以说“岂有里数哉”。

⑥霸王:成就王霸之业。

⑦贼:杀人者。

⑧事在春秋鲁庄公九年乾时之役,详参本书《开春论·贵卒》。

⑨固:坚决。

⑩鲁君:指鲁庄公。

鞹(kuò):皮革,这里用如动词,用皮革套住。

鸱(chī)夷:大的皮门袋。

朝车:重臣朝见君主所乘的车。

祓(fú):举行仪式以去灾祈福。爟(guàn)火:祭祀时点的火炬。

衅:血祭。牺猳(jiā):祭祀用的纯色的公猪。

生:上文桓公使人告鲁“愿得之而亲加手焉”,这里用“生”字强调桓公实际不想杀管仲,告鲁的话只是为保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万古天帝诀》更新?安装优品小说网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放弃 立即下载
目录
新书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