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孟秋纪(2/6)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视频广告!
春秋左传第7章 孟秋纪
都有探视、察看的意思。伤:指皮破。创:指肉破。折:指骨折。断:指骨肉都折。这里伤创折断都用作名词。
决:判决。狱讼:诉讼之事。狱也是讼的意思。
正平:公平不偏。
肃:肃杀。
赢:盛。
升:进献。
尝新:指尝食新收获的谷物。古时所谓尝新都要先进献祖庙,祭祀祖先,然后再分享群臣。
百官:众官吏。收敛:指收藏谷物。
完:完整,这里用作使动,使……完整,修缮。防:河堤。
谨:慎。指慎重其事不要疏忽。壅塞:堵塞。
潦:大水。仲秋月附于毕宿,将有大雨,所以事先作好准备。
坿(fù):培。墙垣(yuán):指院墙。
城:内城。郭:外城。
无:通“毋”。不要。以:于。封侯:把土地分封给大臣,使之成为诸侯。大官:职位高的官吏。
无割土地:指不要赐人土地。
重币:厚礼。
大使:指帝王特派的临时使节。占人以为秋气收敛,上述封割之事都不宜做。
行之是令:实行应在本月实行的政令。
凉风至三旬:这句大意是凉风每旬一至,三旬则三至。
介虫:指龟蟹之类有甲壳的动物。介,甲。败谷:毁害谷物。
戎兵:军队,这里指敌军。五行说认为孟秋属阴,又行冬阴之令,所以阴气重盛,介虫毁害五谷,敌军来侵犯。
实:用作动词,结实。五行说认为春属阳,行春令则阳气复回,气候干旱,五谷不结实。
节:适度。
五行说认为,夏嘱火,行夏令,所以多火灾,寒热失调,百姓多患疟疾。
荡兵一作用兵【正文】
二曰:
古圣王有义兵而无有偃兵①。兵之所自来者上矣②,与始有民俱。凡兵也者,威也;威也者,力也。民之有威力,**。性者,所受于天也,非人之所能为也。武者不能革③,而工者不能移④。
兵所自来者久矣。黄、炎故用水火矣⑤,共工氏固次作难矣⑥,五帝固相与争矣。递兴废⑦,胜者用事⑧。人曰“蚩尤作兵”⑨,蚩尤非作兵也,利其械矣⑩。未有蚩尤之时,民固剥林木以战矣,胜者为长。长则犹不足治之,故立君。君又不足以治之,故立天子。天子之立也出于君,君之立也出于长,长之立也出于争。争斗之所自来者久矣,不可禁,不可止。故古之贤王有义兵而无有偃兵。
家无怒笞,则竖子、婴儿之有过也立见;国无刑罚,则百姓之相侵也立见;天下无诛伐,则诸侯之相暴也立见。故怒笞不可偃于家,刑罚不可偃于国,诛伐不可偃于天下,有巧有拙而已矣。故古之圣王有义兵而无有偃兵。
夫有以死者,欲禁天下之食,悖;有以乘舟死者,欲禁天下之船,悖;有以用兵丧其国者,欲偃天下之兵,悖。夫兵不可偃也,譬之若水火然,善用之则为福,不能用之则为祸;若用药者然,得良药则活人,得恶药则杀人。义兵之为天下良药也亦大矣。
且兵之所自来者远矣,未尝少选不用”。贵贱、长少、贤不肖者相与同,有巨有微而已矣。察兵之微:在心而未发,兵也;疾视,兵也;作色,兵也;傲言,兵也;援推,兵也;连反,兵也;侈斗,兵也;三军攻战,兵也。此八者皆兵也,微巨之争也。今世之以偃兵疾说者,终身用兵而不自知悖,故说虽强,谈虽辨,文学虽博,犹不见听。故古之圣王有义兵而无有偃兵。
兵诚义,以诛暴君而振苦民,民之说也,若孝子之见慈亲也,若饥者之见美食也;民之号呼而走之,若强弩之射于深谿也,若积大水而失其壅堤
也。中主犹若不能有其民,而况于暴君乎?【解说】
本篇以“荡兵”为题,旨在阐述战争的缘起,“荡”是动的意思。本篇属兵家言论。
文章一开始就提出:“古圣王有义兵而无有偃兵”,矛头指向宋尹学派的“偃兵”之说。文章指出:“兵之所自来者上矣”,“兵”出于“性”,“不可禁,不可止”;“偃兵”之说是因噎废食,是荒谬的。文章主张用“义兵”拯救天下。本篇把“兵”看作人的“天性”的产物,这显然是错误的。本篇还把人与人之间的“作色”、“傲言”、“援推”等一切言语形色乃至心理的斗争都认作战争,实际上是把战争形式同其他形式的斗争混为一谈了。尽管如此,本篇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万古天帝诀》更新?安装优品小说网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