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康熙来了 : 纪连海辣说康熙帝 > 默认卷(ZC) 押注成功

默认卷(ZC) 押注成功(1/2)

目录
好书推荐: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视频广告!

康熙来了 : 纪连海辣说康熙帝默认卷(ZC) 押注成功

走上权力顶峰

前面我们介绍了鳌拜这个人通过在历次战役中的杰出表现,得到了皇太极的信任,从而迅速由一个出身名门的小角色升为护军统领,成为八旗将领中一个具有较高地位的人物。但是我们知道,这只是鳌拜崛起的第一步。

鳌拜崛起的第二步,是从一个战争之神到杰出的政治家的转变。而完成这次转变,则要从鳌拜在顺治即位前后的杰出表现谈起。

押注成功

(一)皇太极猝死之后四个最有希望的皇位继承人选

就在鳌拜升为护军统领、成为八旗将领中具有较高地位的人物这个最关键的时刻,1643年9月21日夜,51岁的皇太极带着“储嗣未定”的遗憾猝死。由谁来继承皇位便成为满洲贵族面临的头等大事。

但是,皇太极没有想到自己会在50岁刚出头儿,正当年富力强的时候死掉,因此,他死前也没留下任何遗言——没交代由谁即位!由于事出突然,所有的人也都没有一点儿准备。

经过一段时间的忙乱和哀悼,一场激烈的皇位争夺战在皇宫崇政殿即将打响。

到底谁能够成为皇太极死后最有希望的皇位继承人呢?从当时的形势来看,最有希望的皇位继承人选主要有四个人:35岁的肃亲王豪格、5岁的福临、2岁的博穆博果尔和32岁的睿亲王多尔衮。

这其中的前三个人,都是皇太极的儿子:35岁的肃亲王豪格年龄最大;5岁的福临的母亲庄妃最受宠;2岁的博穆博果尔的母亲懿靖大贵妃的地位最高;而32岁的睿亲王多尔衮,则是皇太极的弟弟,功劳最大。

当时的人们普遍认为,在上述四人中,最有希望夺得帝位的是两黄旗系统的、皇太极的长子肃亲王豪格和两白旗系统的、皇太极的弟弟睿亲王多尔衮。

因此,争夺皇位的双方:一方是皇太极的弟弟多尔衮;另一方是皇太极的长子豪格。较量的双方谁也没有把后来的获胜者福临当回事儿。

(二)鳌拜在激烈争夺战中的表现

在这场斗争中,鳌拜身为镶黄旗贵族、皇帝的护军首领,是坚决支持皇太极的儿子继承皇位的。

鳌拜忠于皇太极,自然希望由他的儿子即位,而两黄旗仍是“天子自将之旗”,地位较高,利益较大。这也是鳌拜等竭力支持豪格即位的原因之一。

所以在这个关键时刻,根据《清世祖实录》记载,鳌拜主动与索尼、图赖、图尔格、拜音图、何洛会、谭泰、冷僧机等支持豪格的大臣“共相盟誓,愿死生一处”,并相约齐往豪格家,策划立豪格为皇帝。

根据《清史稿》记载,皇太极死后第五日,也就是1643年9月26日,诸王大臣在崇政殿召开会议,讨论皇位继承问题。

这个时候以鳌拜、索尼为首的两黄旗大臣迫不及待地在大清门盟誓,拥护豪格继承皇位,并部署两黄旗巴牙喇(即护军营,为禁军中护卫皇帝的部队)张弓挟矢,环卫崇政殿。图尔格、遏必隆又传令其牛录下的护军,备好甲胄弓矢,护卫大清门。

议商皇位继承人的贵族会议在崇政殿的东庑殿举行,由年纪最长(61岁)、地位最高的礼亲王代善主持。

鳌拜和索尼首先倡言“立皇子”,多尔衮以其资历不够,大声呵斥他们说:“这里是亲王、郡王们说话的地方,你们算什么东西,还不赶快退下!”结果,没有办法,鳌拜和索尼只好退出,但两黄旗巴牙喇包围了宫殿。两黄旗暂时占了上风。

此时的两白旗并不示弱,豫郡王多铎、武英郡王阿济格兄弟二人先后发言,力劝多尔衮即帝位。多尔衮见形势紧张,正在犹豫。

多铎声言:“你如果不答应,应当立我。我的名字在太祖遗诏里!”多尔衮不同意立多铎,说:“肃亲王(豪格)的名字也在遗诏里,不独王(多铎)也!”多铎又说:“不立我,论长当立礼亲王(代善)!”

礼亲王代善表示自己老了,提出豪格为“帝之长子,当承大统”。

豪格觉得有两黄、正蓝和两红旗的支持,大局可定。于是,他假意表示谦辞,想学学历史上的尧舜禹禅让的故事,便比较客气地说:“豪格福少德薄,非所堪当,还是让别人来当皇帝吧!”他本来是假意谦让,想让众人“坚请不已”,然后顺势登上皇帝宝座,这样不是显得既谦恭又众望所归吗?

但是,两白旗并不相让,他们顺势说道:“肃亲王活这么大了,这一生总算是说了一句实话!肃亲王的确是福少德薄,非所堪当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万古天帝诀》更新?安装优品小说网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放弃 立即下载
目录
新书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