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小说 > 大汉帝国在巴蜀 > 第 86 章

第 86 章(1/2)

目录
好书推荐: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视频广告!

大汉帝国在巴蜀第 86 章

命,更相重冒,奸巧非一。乂到官,为之防禁,开喻劝导,数年之中,漏脱自出者万余口。

这则史料显示,诸葛亮去世后,蜀汉社会确实发生了一些变化。民间隐瞒人口,逃避赋税、兵役,军队中士伍逃亡,虚名顶冒,“奸巧非一”。吕乂一方面为之防禁,一方面开喻劝导,仅蜀郡一地,“漏脱自出者万余口”。“蜀郡一都之会”,如同京畿,尚有如此弊端,那么,整个蜀境之内,此类情况之严重可想而知。吕乂担任蜀郡太守,是在延熙九年接替董允为尚书令之前。也就是说,上述诸端,正是蒋琬主政时的蜀情。

频繁用赦,显示蜀汉社会矛盾的加剧。蒋琬和费祎“咸承诸葛之成规,因循而不革”,在制度上沿袭诸葛成规。为何便有如此差异呢?

史料中频见诸葛亮用法峻严的记述,除诸葛亮传及其注引的资料中屡有提及外,另如《益部耆旧传杂记》中亦载,“时诸葛亮用法峻密”(《蜀书》杨洪传附何祇事注引《益部耆旧传杂记》);诸葛亮时,“军旅屡兴而赦不妄下”。在他身后,蜀人却对他充满怀念。陈寿本人就曾耳濡目染巴蜀遗民对诸葛亮的追思。他在给晋武帝的上书中写道,“黎庶追思,以为口实。至今梁、益之民,咨述亮者,言犹在耳。” 他评价诸葛亮“科教严明,赏罚必信,无恶不惩,无善不显,至于吏不容奸,人怀自厉,道不拾遗,强不侵弱,风化肃然。”所以,“终于邦域之内,咸畏而爱之,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蜀书》诸葛亮传)他还引孟子之语称赞诸葛亮行政:“以逸道使民,虽劳不怨;以生道杀人,虽死不忿。”(《蜀书》诸葛亮传附陈寿上晋武帝书)

诸葛亮“用法峻密”、“赦不妄下”,蜀人却如此追思他;蒋琬和费祎在制度上沿袭诸葛成规,社会矛盾却愈演愈剧。其间的差异,当缘于信念认同上的变化。诸葛亮主政的灵魂是复兴汉室的信念。他以开诚布公、用心平允、科教严明、赏罚必信的为政风格,鼓励吏民“尽忠益时”,将复兴汉室的信念变成蜀汉吏民的一种政治认同。正是由于对他信念的认同,所以,他虽然“用法峻密”、“赦不妄下”,蜀人却“畏而爱之”,“人怀自厉”。他军旅屡兴,频频北伐――这意味着对蜀汉的人力、物力资源的大量动员和征用,蜀人却劳而不怨。当认同感渐渐疏离,即使不再大举出兵,各种“奸巧非一”触犯网禁的问题还是出现了;只能频繁用赦,缓解社会矛盾。

概言之,诸葛亮是以复兴汉室的信念,提领蜀汉的内政,又以公忠平允的为政风格推行他的政策,他的信念和政策能获得蜀人的认同,所以,他虽然“军旅屡兴而赦不妄下”,社会矛盾却相对较少。诸葛亮之后,复兴汉室的信念渐渐弱化,政治认同也就愈渐疏离。蒋琬和费祎虽然“咸承诸葛之成规,因循而不革”,社会矛盾却愈演愈剧。所以,在用赦这点上,蒋、费二人也不得不一改诸葛成规,频频用赦。孟光指责费祎妄用大赦,费祎“但顾谢踧踖而已”,仍然实行大赦。他必須面对政治现实。

蒋琬之后的蜀汉,与其说后主自摄国事,不如说陈祇和黄皓弄权擅政。

董允病故后,陈祇接任侍中。陈祇“多技艺,挟数术”,深得后主宠信。董允传附陈祇传载:“自祇之有宠,后主追怨允日深,谓为自轻。由祇媚兹一人,皓构间浸润故耳。”

后主之追怨董允,显见他在董允主掌宫中之事时,便深感压抑。其实早在建兴十二年,蜀汉即发生过一件近乎宫庭丑闻的案子。此前贯例,每年正月,大臣妻母入宫朝贺太后。刘琰的妻子胡氏入宫朝贺后,为太后所特留,一个多月才出宫。胡氏甚有姿色,刘琰怀疑她与后主有染,招呼士卒暴打胡氏,弃遣归家。胡氏上告,刘琰下狱弃市。是后,董允規定,大臣妻母不再入宫朝庆,显见这事在当时即已闹得影响不好。难怪后主追怨董允,“谓为自轻”。

陈祇任侍中达十二年之久;吕乂卒后,陈祇又以侍中守尚书令达八年之久。景耀元年(258年),陈祇卒后,“后主痛惜,发言流涕”,下诏谥陈祇为忠侯。

陈祇任侍中后,黄皓也从弹压状态下解脱出来,“始预政事”。陈祇“上承主指,下接阉竖”,与黄皓相互勾结,既影响了后主,也影响了蜀政。(《蜀书》董允传附陈祇传)

谯周传载:“时后主颇出游观,增广声乐”。谯周上疏极谏。谯周在疏文中还提及当年后主即位之初,“丧踰三年,言及陨涕,虽曾闵不过也。敬贤任才,使之尽力,有踰成康。故国内和一,大小戮力。” 而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万古天帝诀》更新?安装优品小说网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放弃 立即下载
目录
新书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