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小说 > 大汉帝国在巴蜀 > 第 80 章

第 80 章(1/2)

目录
好书推荐: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视频广告!

大汉帝国在巴蜀第 80 章

时,司马懿也采取坚壁拒战的战略,但陇西空间广阔,蜀军还能够通过运动来调动魏军,制造战机。现在,蜀汉十万大军大体上被限制在渭水以南、武功水以西的三角地带,空间非常有限。双方遂又转入僵持。

东部战场上,吴嘉禾三年(234年)五月,孙权遣陆逊、诸葛瑾等屯江夏、沔口,孙韶、张承等向广陵、淮阳,孙权自率大众围合肥新城。由于吴用乾象历,所以孙权出兵的时间,实相当于蜀汉建兴十二年(234年)四月,即诸葛亮进至关中的时间。孙权“入居巢湖口,向合肥新城”,在《魏书》中被系于魏青龙二年(234年)五月。也就是说,曹魏在东线受敌,较诸西线,要晚大约一个月左右的时间。

所谓合肥新城,是曹魏征东将军满宠于青龙元年(233年)在原合肥城西三十里的地方新筑的城池。满宠鉴于多年在淮南与孙权作战的经验,想诱孙权远离江水而至平地,寻机歼之,所以将合肥城内移,依险而筑新城。孙权率军北上后,满宠原想再弃合肥新城,将吴军诱至寿春而歼之。魏明帝不允,责令满宠守合肥新城,自率水军东征。孙权弃船登陆,欲攻新城。满宠募壮士数十人,因风纵火,烧毁吴军攻城器械,射杀孙权侄子孙泰。孙权又闻魏帝亲征,遂引兵还。孙权退兵后,广陵方向的孙韶、襄阳方向的陆逊等人亦引兵退还。

魏明帝亲自东征,未至寿春而孙权退兵,此事对曹魏士气鼓舞甚大。群臣建议魏明帝西幸长安。魏明帝说:“权走,亮胆破,大将军以制之,吾无忧矣。”(《魏书》明帝纪)魏明帝在淮南大举曜兵,犒赏诸军。

孙权退兵,在青龙二年(234年)七月。此时,诸葛亮与司马懿在渭南相持已久。吴蜀既是联兵而出,则孙权退兵对西线战场多少会有些影响。杜佑《通典》载:

宣王使二千余人就军营东南角,大声称万岁。亮使问之,答曰:“吴朝有使至,请降。”亮曰:“计吴朝必无降法,卿是六十老翁,何烦诡诳如此!”懿与亮相持百余日,亮卒于军。(注:《通典》卷一百五十 兵 三 中华书局1988年12月第1版)

离间吴蜀联盟关系,原是曹魏一贯的策略。《魏书》刘放传载,魏军捕获吴使,辄改其书信内容,企图使吴蜀相疑。所以,曹魏在东线战场获胜,不光是鼓舞了西线的士气,司马懿让军士们在营中高呼,是想将此事变成对蜀军士气的一种打击。诸葛亮悉心经营联盟关系,对联盟充满信心,当然不为所动。

但从此事看,魏蜀在渭南相持日久,蜀军不能打破僵局,魏军亦不能击退蜀军。双方形格势禁,不能作军事上的角逐,遂以心理战作意志的比拚。诸葛亮遣人送司马懿以妇人服饰,司马懿诈称孙吴投降而让军士们高呼万岁,均出此意。

第六节 北伐的挫折

诸葛亮以北伐坚定对复兴汉室事业的信念,力挽正在移转的天命。一场军事行动被赋予政治意义,它的结果自然也能阐发出政治意义。所以,与北伐军事行动相伴随的是政治战场上的折冲。

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声势浩大,却以受挫而归。军事战场上的烽烟刚刚平息,政治战场上的号角旋即吹响。战后,魏明帝发布了一份“露布天下并班告益州”的檄文。【注:原文见《魏书》明帝纪注引《魏略》。此文开篇数句,疑有窜乱,文气明显不顺,所以,根据文意而作了调整。原文可查原书,调整后的内容如下:

刘备背恩,自窜巴蜀,神人被毒,恶积身灭。诸葛亮弃父母之国,阿残贼之党,外慕立孤之名,而内贪专擅之实。刘升之兄弟守空城而己。亮又侮易益土,虐用其民,是以利狼、宕渠、高定、青羌莫不瓦解,为亮仇敌。而亮反裘负薪,里尽毛殚,刖趾适屦,刻肌伤骨,反更称说,自以为能。行兵于井底,游步于牛蹄。

自朕即位,三边无事,犹哀怜天下数遭兵革,且欲养四海之耆老,长后生之孤幼,先移风于礼乐,次讲武于农隙,置亮画外,未以为虞。而亮怀李熊愚勇之志,不思荆邯度德之戒,驱略吏民,盗利祁山。王师方振,胆破气夺,马谡、高祥,望旗奔败。虎臣逐北,蹈尸涉血,亮也小子,震惊朕师。猛锐踊跃,咸思长驱。

朕惟率土莫非王臣,师之所处,荆棘生焉,不欲使千室之邑忠信贞良,与夫淫昏之党,共受涂炭。故先开示,以昭国诚,勉思变化,无滞乱邦。巴蜀将吏士民诸为亮所劫迫,公卿已下皆听束手。】

檄文将攻击的矛头集中指向诸葛亮,蜀汉从刘禅兄弟到公卿以下的将吏士民,不过是受到诸葛亮等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万古天帝诀》更新?安装优品小说网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放弃 立即下载
目录
新书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