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小说 > 大汉帝国在巴蜀 > 第 36 章

第 36 章(1/2)

目录
好书推荐: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视频广告!

大汉帝国在巴蜀第 36 章

另一方面自己却以并非光明正大的手段从同为汉朝宗室的刘璋手中夺占了益州。刘备袭刘璋而取益州,使得“匡辅汉室”的旗帜黯然失色,亦使联盟的政治主题黯然失色。至此,联盟间便只剩下利益得失的计算。在利益计算的思路中,联盟双方根本目标的不一致才凸显出来。所以孙权在要求得到更多荆州地盘时,不惜颠覆整个联盟关系。

在这次危机中,联盟关系走到近乎破裂的边缘。挑起军事紧张的是孙权,但刘备本人不能辞其咎。在江东集团,推动联盟也维护联盟最力的人物莫过于鲁肃,但连鲁肃也指责“刘备负国”、“贪而弃义”、“愆德隳好”。蜀汉方面对于此次危机中的是非,不曾留下任何辩护的说辞。除先主传中简要地记述此次危机的经过外,重要当事人关羽的本传中,甚至都不曾提及此事。这表明,在此次危机中,刘备确实不占有道义上的优势。

这次危机的解决也不是缘于他们辩清了矛盾中的是非,而是曹操的压力再次提醒孙刘:联盟阶段性的共同利益――合力抗曹的需要――其实仍然存在。建安二十年三月,曹操征汉中张鲁。刘备恐益州有失,遂作出让步,派人与孙权讲和。孙权接受了。双方约定以湘水为界,平分六郡:长沙、江夏和桂阳三郡属孙权,南郡、零陵和武陵三郡属刘备。

《蜀书》先主传和《吴书》吴主传都提到了这六郡,包括此次危机中并不曾涉及的江夏、武陵和南郡。显示双方就赤壁之战以来对荆州地盘的分割占领作了一次总体的确认。

荆州六郡,孙刘各占三郡,看上去比较公平。作为解决危机的一种妥协,孙权让出了他强占的三郡中的零陵郡;跟危机爆发前相比,则是刘备让出了长沙和桂阳二郡;若跟建安十五年荆州版图第一次调整之前相比,则是孙权将南郡让给了刘备,刘备将长沙和桂阳二郡让给了孙权,并确认了孙权对江夏郡的占领。

赵翼认为这样分割“最为平允”。(赵翼 《廿二史札记》卷七 借荆州之非 中华书局1984年1月版)实际上,是否平允,这要取决于孙刘各自的认识。如果双方都是在抗曹、讨曹的联盟框架内去认识,则这样分割似乎平允;如果只从各自的利益去衡量,则他们未必真的认为这样分割是平允的。江东认为它在挫败曹操的战争中作出了最主要的贡献,因而即使不是得到整个荆州,至少也应该得到更多的地盘,而不只是平分荆州。若顺着这个思路,平分荆州并未平息孙权的不满,只是曹操的威胁依然很大,所以暂时压抑这种不满。

此次危机以这种方式解决,乃是一个相互妥协的结果。应该说,此时刘备面临的压力更大,孙权倒也没有乘人之危,他接受了刘备的求和,还派诸葛瑾使蜀,“更寻盟好”。

刘备引兵回益州,应付曹操征汉中这一新的情势;孙权则自陆口东返,在淮南方向对曹军发起牵制性进攻。七月,曹操军入阳平;八月,孙权进攻合肥。

孙权在刘备处境更被动的情况下没有乘人之危,还在东线发起牵制性进攻,以配合刘备应付汉中方向的危机。这表明,在曹操威胁依然存在的情况下,尽管双方不免会有利益上的矛盾,但只要联盟政策恰当,维持联盟仍然是可能的。

对于刘备来说,此次危机提供了一次检视联盟关系的机会。联盟形成以来,刘备的收益是什么?何以能有这样的收益?何以在建安十五年孙权会让南郡给他而五年后却不惜以武力收取南三郡?假使此时联盟破裂,对刘备意味着什么?刘备应该认识到,江东挑起此次危机,表明孙权已在重新审视联盟关系。江东方面在此次危机中表露出来的对联盟关系的一些认识,值得刘备省思。

危机虽已解决,刘备是否总结过自己既往联盟政策的得失呢?

第七章 刘备称汉中王

第一节 刘备取汉中

建安二十年,曹操西征张鲁,由此拉开了曹、刘之间在汉中长达四年的争夺。汉中的争夺,给曹、刘二人都提供了一次权力升格的机会。

四年前,曹操声言讨张鲁,其用意只是激反关中的凉州诸将。曹操击溃关中诸将,马超、韩遂等奔还凉州。那年年底,曹操占领陇上重镇安定,然后留夏侯渊镇守长安,自还邺城,筹备晋爵魏公之事。此后两年的时间里,夏侯渊在关陇用兵,渐次平定陇西。建安二十年,曹操决心解决汉中问题。其时,刘备正在荆州与孙权对峙。刘备闻知曹操将攻汉中,恐益州有失,遂与孙权讲和。刘备引兵还益州,孙权回师攻合肥。曹操帮孙刘化解了他们在荆州的危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万古天帝诀》更新?安装优品小说网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放弃 立即下载
目录
新书推荐:
返回顶部